大过年的,当然要吃喝玩乐。今天说的这四样关于吃的东西,在杭州市区是吃不到的,一定要跑到塘栖去吃。
老底子的塘栖人每到过年时都自个儿做,可惜现在没了土灶柴火,味道比起正宗来总要差上不少。
实际上,因为这四样东西做工复杂、配料麻烦,现在塘栖也没几家店在卖了。
塘栖水北街上的“老刀食府”就是其中一家,在许多余杭人眼里,“老刀”做出来的东西够原汁原味。我跑去现场看过,手工、土灶、大师傅一样不缺,绝对正宗。
关子已经卖了很久了,就不吊大伙胃口了,我今天要说的,便是“锅糍、手磨圆子、刺毛肉圆、细沙羊尾”这四样东西,塘栖人把它们叫做“农家四怪”。
这两天,“老刀食府”每天都在现做“四怪”。大师傅姓庞,做“四怪”做了几十年。
他说,想当年,到塘栖来做客,主人家招待客人绝对少不了这“四怪”。客人进门,离吃饭尚早,先来一碗锅糍垫垫肚子;刺毛肉圆是菜,细沙羊尾可以算菜也可以算甜品,都是上主桌的;手磨圆子呢,是吃完饭聊天到下午三点左右有点饿了,吃的点心。
如今,传统依旧在,但主人家亲手做的少了,都是上店里买现成的。
庞师傅说:“从早忙到晚,全是预订出去的,有游客路过要尝尝,卖他们一两个,要买多了我们还拿不出来呢!”
虽说是塘栖特有的,不过不保密,庞师傅挺热心地介绍起“四怪”的做法,做法并不难,关键全在手工上。
新鲜的当然还有店里这套老祖宗传下来的“设备”:石臼,用来砸稻谷;风箱,用来把打碎的谷壳吹掉;石磨,把米磨成粉;土灶铁锅,灶头上还贴着灶王爷的像呢,老人们说“没灶王爷保佑就没那味儿”。
看我们好奇,庞师傅还现场演示了一下怎么用石臼、风箱、石磨把稻谷变成了米粉,光瞧那架势就觉得做出来的东西肯定好吃。
A锅糍,百分百的糯米
先说锅糍,这玩意和锅巴很像,做法也像,就是百分百的糯米,不加任何别的东西,煮熟了,用铲子沿着锅沿画圈,涂上一圈,干了就铲下来,再涂一圈……
干了能吃,脆脆的,小孩子喜欢拿它当零食,吃起来嘎嘣响。不过塘栖人用来泡着吃,把鸡蛋打碎了做成蛋花汤,再浇淋到锅糍上,当地人说女人坐月子的时候吃,最合适了。
庞师傅说,因为一定要用土灶铁锅才有那味,而且做做时间长,量又少,所以他们现在是在各村雇了很多土灶专门做这个,才能保证供应,否则一天也做不了几袋。
B手磨圆子,用南瓜叶“染色”
再说手磨圆子,比普通的糯米圆子大,而且料更多。
圆子里的料正在锅里炖着,咸菜、肉、豆干、萝卜丝……香气扑鼻。重点不在这里,而是圆子的颜色,有白色的、绿色的、金黄的……
白色的是原色,绿色和金黄色就有文章在里面了。
庞师傅说,绿色的是新鲜南瓜叶捣成糊状,密封在坛子里,放一年左右再拿出来,就变成硬硬的糊状物,然后掺到糯米粉里,一起搓成的圆子就是绿色的了。金黄色的则是加了老南瓜进去,会更加甜一些。
卖得最好的是绿色的,粘而不腻,粗而不糙,可惜南瓜叶子每年就这么几坛子,用光了就没了。
C刺毛肉圆,裹了一层糯米
刺毛肉圆名气最响,去塘栖的饭店吃饭,饭桌上肯定有刺毛肉圆,肉圆外面裹上一层糯米,就像肉肉的小刺猬似的,由此得名。
这道菜据说和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有关。做这道菜的大厨本来拿手的是狮子头,他剁好了肉茸,捏好了肉圆,却冷不丁想起来上次乾隆皇帝来的时候,吃的就是红烧狮子头,那次乾隆就不爱吃,这次再做非被砍了头不可。
正琢磨着,肉圆“啪”地掉在了边上已经淘好的裹粽子用的湿糯米里,于是干脆将错就错。乾隆皇帝什么都吃过,但这沾着糯米的肉圆却从来没见过,一吃果然叫好,问,这叫啥菜呀?大厨灵机一动,“刺毛肉圆”,于是,这道塘栖名菜就这样流传至今。
“细沙羊尾”不是真的羊尾巴,而是长得像羊尾巴,实际上有点像春卷。名为“细沙”,里面的馅自然就是细豆沙了,将猪板油剥去膜,包住豆沙,再滚上糯米粉,掐成羊尾巴状,然后在蛋清里过一遍,油锅里炸成金黄色即可。
说说简单,其实要做得好吃可难了,细豆沙最见功夫,一般人做不出来,包馅打蛋清也有学问,否则成不了型,最后才是油炸的功夫,很讲究火候。
庞师傅说,“细沙羊尾”过年过节、喜酒摆宴都得上桌,少不得,外地游客到塘栖水北街来,一定要找这道菜尝尝,若是错过了就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