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崛起的台州海门港。
浙江在线02月09日讯
745公里长的台州黄金海岸线,正涌动着迈向滨海新时代的热潮。
在台州市经济开发区的滨海工业区块,王振宇递给我们两张名片,老名片上写着“浙江竞隆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新名片上则是“浙江嘉嘉巨能摩托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宇指着正在兴建的新厂区,向我们解释两张名片的差别:“从老厂到新厂,我们企业的规模扩大了10倍,我们的产品从汽摩配件发展到整车,‘十二五’期间,我们这个曾经的小企业将实现年销售6亿元的目标。”
和王振宇的企业一样,台州许多中小企业经历着“乌鸦变凤凰”的过程,而为他们实现这种裂变提供大舞台的,正是台州逐渐搭建起来的沿海产业带大平台。
据台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滨海办主任詹弼友介绍,已经完成开发的滨海一期区块,“十二五”的目标是打造“滨海百亿产业园”,今年,滨海区块还将引进2家以上世界500强企业。
滨海区块只是台州760平方公里的沿海产业带的一角,如今,沿海产业带已经成为“十二五”台州发展的主战场。台州市委书记陈铁雄告诉我们,台州“十二五”发展的总体战略就是围绕“主攻沿海、创新转型”这一主线,深入实施主攻沿海、自主创新、城市群构建和民生优先等四大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山海秀丽、富裕和谐的新台州。
主攻沿海,打造未来发展大平台
“你眼前看到的是围垦的海涂,但到‘十二五’末,这里会崛起一座东方大港。”1月25日下午,临海市台州港头门港区,虽然寒风凛冽,建设工地上仍然是车来人往,港区管理委员会主任金敏的言语中充满着自信,“我们正举全市之力主攻沿海,从内陆向陆海联动跨越,临海市将迈向滨海新时代。”
作为台州沿海产业带未来的希望之港,头门港区的围垦、疏港公路和港区码头等三大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中:北洋涂围垦3.27万亩,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南洋涂围垦1.06万亩,也将在今年4月份完工。全长15.6公里的疏港公路和2个万吨级泊位均将在两年内完工。
“这只是头门港建设的前奏。”金敏举着规划图向我们介绍:港区两侧,可布置5万到20万吨级泊位58个。这意味着什么?它将从此改变我省港口北强南弱的现状。目前,省交通投资集团公司已与当地政府签署了合作意向协议,实行省属大企业和地方政府联合开发的建港模式。
港口开发是台州“十二五”沿海大平台建设的龙头。在台州黄金海岸,由南至北,大麦屿港、海门港、头门港、健跳港组成的那条起伏曲线,恰好像一条正欲腾飞的巨龙。“突出头门港和大麦屿港开发”,写进了台州今年的党代会报告,也写入了台州“十二五”的蓝图。
1月26日清晨,大麦屿港口拉响了长长的汽笛声,又一班驶向宝岛台湾的客船启航了。2010年,是大麦屿港实现对台直航常态化的关键一年,同时,新开张的海峡两岸商品交易物流中心也日益红火。站在大麦屿港的码头上,玉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钟强说:“如果将港口比作沿海大平台建设的龙头,那么它的龙身就是向大海要来的土地。”
玉环经济开发区规划控制面积达54.13平方公里,这片土地曾经是一片泥泞的滩涂。如今,沧桑巨变,昔日的滩涂上,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新区呼之欲出。对于玉环县来说,54.13平方公里是什么概念?它意味着这里将再造一个玉环。
向海洋要土地,为沿海大平台的建设破解了最关键的腹地制约。在台州市制定的《台州滩涂围垦实施项目和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推进计划》中,明确了近三年全市围垦工程的项目和任务。从2010年到2012年,续建台州三山北涂、椒江十一塘、路桥三山涂和黄礁涂、临海北洋涂和南洋涂、温岭担屿涂以及玉环漩门三期等8项滩涂围垦工程,总计围垦面积22.9万亩。
我们在沿海的塘坝上,遇到了在新开辟滩涂上种植文旦的农户林惠新,这位50多岁的老农感慨地说:“你们脚下踩的原来都是海啊,你看,现在成了一条条道路、一家家工厂了。”老林如数家珍地数着新建的道路名字:漩楚路、兴玉路、康庄大道、银河大道、滨江大道、工业大道……
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台州沿海正组织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的大会战。台州市市长吴蔚荣告诉我们:台州市将以交通网、水网、能源网、信息网及大城市平台、产业集聚区平台等“四网两平台”建设为重点,在台州的黄金海岸搭建起一个黄金大平台,强化投资拉动,推进项目建设。
循环经济,启动新一轮强劲增长
760平方公里的沿海产业带中,哪里才是它的核心区块,哪里才是它能量集聚的中心区域呢?2010年,全省确定了14个产业集聚区,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赫然在其中,这个产业集聚区,正是台州实施主攻沿海战略的主要载体和平台,也是沿海产业带的核心区域。
2010年12月15日,《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该规划以循环经济集群集聚创新发展为主线,重点规划了北起临海市红脚岩南端、南至温岭市松门镇北端、东抵沿海、西至台东大道约562.15平方公里的区域,规划期限为2010年至2020年。
如果将18年前台州撤地建市,看做是新时期迈向滨海时代的第一个标志;那么,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将是台州迈向滨海新时代的另一个标志。
台州市委书记陈铁雄说,“十二五”是台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攻坚期、沿海开发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和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互动发展的结构调整期。在迈向滨海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台州要主攻沿海,全力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新型城市化先行区和海洋综合开发体制改革试验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启动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不啻于为“十二五”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
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的总体空间结构为“一轴一港一核三区”。
——一轴是指依托规划中的沿海高速路和75省道沿线形成的沿海产业发展轴,作为集聚区的核心发展轴线和主要通道;
——一港是指台州港区,在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的范围内包括头门港、大陈岛港、海门港、龙门港等多个作业区,其中头门港、大陈岛港和海门港是引领建设“海上台州”的“火车头”;
——一核是指主城区东部的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该区是产业集聚区的核心区块,是规划区内基础最好、发展潜力最大的发展区域,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区指围绕集聚区核心区块,根据产业、资源和地域特色的不同而形成的三个重点片区,包括临海东部片区、台州石化片区和温岭东部片区。
作为核心区域的核心,主城区东部的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重点规划面积86.73平方公里,“十二五”期间开发建设面积46.26平方公里。这一区域分别涉及到椒江区、路桥区和台州市经济开发区,是像以前一样分散开发,还是将手指捏成拳头,真正发挥主攻沿海战略核心的作用呢?
作为中国股份合作制诞生地的台州,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走出了海洋综合开发体制改革试验的关键一步。在建立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组织领导框架和开发体制框架的基础上,筹划由台州市、椒江区、路桥区和台州经济开发区四方共同出资,成立股份制开发公司,由集聚区管委会作为公司实际上的最高决策领导机关,三个区以“土地加货币”方式入股,共占80%股份,市政府以货币入股,占20%股份。
台州经济开发区三山北涂的2.08万亩新围垦土地,被划入了集聚区的核心,已经在开发区扎根的浙江柳林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春芳十分兴奋地对我们说:“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不但会让台州进入崭新的发展时期,也会给我们企业发展海洋经济提供强大的信息流和资源流。” 目前,柳林公司已征地120多亩,扩大联合收割机的生产规模。
依托产业,创新转型富民强市
路桥区的三山涂围垦区,是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核心区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块新围垦区中,占地6643亩的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已初具雏形。浙江巨东集团是首家入驻的企业,公司总裁应友生对他的新“地盘”十分满意,他说:“我们在路桥峰江街道的地盘只有几十亩,到了这里,一下子扩张到了618亩。”
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的优势当然不仅仅在于面积大,基地管委会党组书记胡锡勤告诉我们,老基地建于峰江街道建成区内,既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也容易造成拆解的二次污染。而新基地配套设施齐全,实行了全封闭管理和资源共享,让金属拆解企业可以在花园式的环境中生产。“全市60多家拆解企业将分批搬迁入新基地。”胡锡勤自信地说,“这里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城市矿山’,到‘十二五’末,每年能拆解500万吨废旧金属,产值达600亿元。”
在“十二五”的蓝图中,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12个产业功能区块将实现整体联动和差异化发展。滨海工业区将大力发展新型医化、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物流业等产业;临海东部片区将发展重型临港产业、港口物流业、新型医化及配套服务业;温岭东部片区主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中小型装备制造等临港产业;石化片区以浙江台州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大力发展炼油、乙烯等主导产业……
集聚区的整体联动效应也可以预见,台州市发改委的负责人向我们展示了电力能源产业的蓝图:从南到北,华能玉环电厂并网发电、台州第二发电厂正在筹建、三门核电加快建设,它们与台州发电厂以及全市各地的抽水蓄能、风能、潮汐能发电厂一起,必将把“十二五”期间的台州打造成为华东地区名副其实的电力能源基地。
在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的龙头带动下,北边三门湾经济圈与宁波联动,南部乐清湾经济圈与温州联动,两翼鼓动,台州沿海产业带这条巨龙,正腾挪着身躯,期待新的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