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三军旧址图片由永嘉县外宣办提供
船行永嘉,侧耳倾听,是“欸乃”一声山水绿。
山水永嘉,钟灵毓秀,悠悠三百里楠溪江孕育了无数风流人物与灿烂文化。
翻开永嘉现代史,凝神细看,那是旭日上耀眼的红,没有人不爱她的色彩。
革命永嘉,从红色记忆中走来,将红十三军精神薪火相传,正在努力推动新的历史跨越,迈向富裕安康、生态宜居的未来。
在这片热土上,千年古县书写下了灿烂的耕读文化,孕育出别具一格的永嘉事功学派,也铸造出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永嘉人精神;就是在这片热土上,红十三军将士抛头颅洒热血,英雄赞歌四处传唱;就是在这片热土上,开启了农村“包产到户”的伟大实践;就是在这片热土上,小小的纽扣成为打开市场经济的金钥匙,让温州“小商品大市场”敢为天下先的声名鹊起;还是在这片热土上,现代永嘉人用聪明才智捧出了一个品牌强县;仍然是在这片热土上,在新型城市化的引领下,永嘉正在实现生活、生产、生态三生融合的美丽锐变。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生活在这里的永嘉人民,在碧水青山之间耕读传家。1921-1927年曾有13人走出大山,留学苏联。都说永嘉民性强悍,富有反抗暴政的光荣传统。近代以来,永嘉人民的英勇斗争更是不绝于书。
81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在永嘉创建。1930年5月3日,永嘉五尺村建立了红十三军军部,5月9日攻下枫林后,浙南红军游击队统一编为红十三军。红十三军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在浙南农民武装暴动基础上,在浙江创建并领导的一支农民革命武装,是受党中央直接领导、并被编入中央军委正式序列的全国14支红军队伍之一。
红十三军全盛时期拥有6000余人,主要活动在括苍山麓、东海之滨和瓯江两岸,足迹遍及温州、台州、丽水、金华地区的20余县,攻丽水、战平阳、克缙云、占乌岩,浴血奋斗四年多,大小战斗百余次。红十三军战斗过的地方,大部分成为以后我党扩大组织和进行武装斗争的中心区域,尤其是为后来粟裕、刘英率领红军挺进师入浙、开展南方游击斗争、创建浙南游击根据地,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在红十三军斗争的年代里,浙南1700多名共产党员和红军战士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在监狱里铁骨铮铮坚贞不屈,在刑场上视死如归正气凛然,英勇的红十三军,是这片热土上耸立的一座血染的丰碑。
中共温州市委、省委党史研究室去年在永嘉县举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成立80周年纪念活动。在纪念座谈会上,中共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说,红十三军的革命斗争是一次英勇的反抗,一次艰难的探索,一段光荣的历史和我党我军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今天的幸福得来不易,血与火的记忆不可磨灭。在81年后的夏初,一场“寻访红色印记”红色运动会在红十三军军部旧址五尺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抢占红色高地、送军粮、炸敌堡、担架救伤员,这些在战争年代发生的场面重现。红色运动会项目取材于革命战争年代的战斗和生活,来自永嘉县部队、机关干部、农民、企业、行业协会等1000多人参加了红色运动会,人们以这种特殊的方式重温不朽记忆,传承红色精神,激发创业热情。
解放后浙南人民继承和发扬了红十三军的光荣传统,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将当年打江山的革命献身精神化作建江山的改革开放精神,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道路上大胆探索,阔步前进,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可喜可贺,弥足珍贵。这是对红十三军的最好纪念。”
面对困境敢于改革。解放后,永嘉又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源头,被誉为“包产到户第一县”。
早在1956年,在永嘉县委的领导下,永嘉就有组织地进行了包产到户的试验和推广。当年5月4日,为了解决农村高级社内“干活一窝蜂”,“出工不出力”的问题,建立农业生产责任制,经请示温州地委农工部同意,并经县委研究,时任永嘉县委副书记李云河、派县农工部干部戴洁天,到三溪区燎原社进行包产到户试点。
经过试验,情况良好,农民的积极性被空前地调动起来,田野间一片欣欣向荣。戴洁天执笔,写下了《燎原社包产到户总结》。永嘉县委同年9月召开千人大会,在全县高级社主任会议上提出了多点试验“包产到户”的意见。截至1957年2月,永嘉县有255个合作社实行包产到户,占全县高级社的39%,所含的农户数占到全县的42%;整个温州地区则有1000多个高级社、17.8万户农户实践燎原社的做法。
但改革的压力是巨大的,外界责难不断。李云河专门撰写了《“专管制”和“包产到户”是解决社内主要矛盾的好办法》,1957年1月27日在《浙江日报》发表,回应责难,大胆为包产到户鼓与呼。
永嘉由此成为我国上世纪五十年代合作化后,最早开展包产到户的一个县,也是唯一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较大范围开展包产到户的一个县。但很快的,这场意义深远的农村改革被打压了下去,凡是与之有关的人都受到牵连。李云河被打成右派,戴洁天也被打成右派、反革命。但包产到户的伟大实践在永嘉的沃土上,却并未被彻底铲除,而是如野草一般,春风吹又生。
因为这顽强的坚持,上世纪七十年代,永嘉农村曾一度被公开斥责为“资本主义的重灾区”。永嘉人将这改革的火种紧紧捂在了心间。1977年春天,就在当年的红十三军军部所在的五尺公社,包产到户又自发地全面推开。1978年底,永嘉县委表态同意五尺公社的包产到户。1979年开始后,永嘉县委从山区开始,逐步在全县推行包产到户或包干到户责任制。
永嘉农民顽强而朴素的探索,让它成为“中国包产到户第一县”。当年的改革者受尽磨难,二十多年后终于等来了为包产到户正名的那一天。今年初,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正式出版,永嘉县“包产到户”事件被编入其中,这是永嘉继红十三军后,第二个被载入党史的历史事件。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永嘉传奇还在不断书写。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一枚小小的纽扣再一次让永嘉人的创造惊艳。
由于资源匮乏,当年桥头是个苦地方,出了不少走四方的“弹棉郎”。走四方,见识广,穷则思变要决断。1978年春,桥头人叶克春、叶克林开始从外地贩进纽扣,在桥上摆起第一个纽扣摊。两三年时间,摊位就发展到300多家。桥头人把各地国营企业大量积压的纽扣贩运到桥头,又通过上万的供销员把纽扣长途贩卖到全国各地。尽管有人称桥头纽扣市场为资本主义黑市场,但当地政府却对市场采取保护态度,不同意打击。1982年底,在永嘉县工商部门的支持下,桥头镇委要求各有关方面,正式研究开放桥头纽扣市场问题。1983年春天,永嘉县政府专门发了一个开放桥头纽扣市场的红头文件。据了解,这是温州农村开放专业市场的最早文件。
“厂长是自己当,供销员、会计都是家里人。一个合同订下来,好几个星期没得休息,一家大大小小全部上阵,很辛苦。但和承包责任制一样,这是为自己做事,为自己的生活出力。”由经营小小纽扣而成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桥头妇女王碎奶回忆。
如今,和王碎奶同龄的桥头的元老们都退休了,下一代的桥头人有新的路要走。现在桥头市场有一半人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做生意、办企业。有形市场变成无形市场,在网络上也可以做生意,一个电话过来就可以敲定。今天再站在当年的那座小桥上,你可能会感叹它的冷清,可是仔细谛听,耳边却仿佛听到了当年的人声鼎沸。历史就这样被聪明勇敢的永嘉人所创造。
“桥头纽扣专业市场的创办,是对当时农民不得离土经营和不得从事小商品长途贩运的禁令的一个大突破,是对农村发展市场经济的积极探索。”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就是在桥头,为“温州模式”写下了“小商品大市场”的形象概括。
一发而不可收,永嘉30万经商大军自此起航,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构筑了强大的专卖营销网络。当然,在市场经济初期,由于造假,永嘉人也曾走过弯路。于是,有了武林门那一把烧毁温州假冒伪劣皮鞋的耻辱之火,也有了后来奥康等永嘉企业为雪耻点燃的诚信之火。
如今的永嘉,拥有中国泵阀之乡、中国钮扣之都、中国拉链之乡、中国教玩具之都,中国乌牛早茶之乡等7张国字号金名片,成为名副其实的品牌强县,品牌实力位居全国县域商标发展百强县前列。
抚今追昔,回首过去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从红色记忆中走来,永嘉儿女不畏艰险、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向光明的未来奔去,永嘉儿女正满腔热情投身创业创新、富民强县的历史洪流。
今天的永嘉,在新型城市化的引领下,加快打造“一核两区”格局,正站在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
永嘉县县长张加波介绍,今年以来,永嘉县把新型城市化作为促进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总龙头和总抓手,紧紧抓住温州市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的机遇,大幅度调整乡镇行政区划,将原有38个乡镇调整为2个功能区,8个街道和10个中心镇,正着力构筑上塘—瓯北核心城区和瓯江北岸新城区、楠溪江生态休闲区,以新型城市化带动大投入,构筑大平台,改善大环境,推进大发展。
规划中的三江国际性休闲商务区被寄予厚望。三江片与温州市核心区隔江相望,依山伴水,风景秀美,无工业污染,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理想的生态宜居区和商贸区。三江片核心区三面临江,面积6平方公里,永嘉人雄心勃勃要把它打造成温州的浦东和陆家嘴。
推动产业升级,永嘉正以打造六大产业集聚平台为抓手。牢牢把握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永嘉县将重点建设三江国际性休闲商务区、瓯北现代物流区、楠溪江生态旅游区、核心城市商业中心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现代农业综合区六大产业集聚平台。
随着诸永高速的贯通,山水田园、森林生态的楠溪江资源将进一步被挖掘,楠溪江休闲度假旅游业将被定位为永嘉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其中率先启动的枫孤溪项目引人注目。枫孤溪项目位于大楠溪枫林镇下游两侧,上至诸永高速接线,下临楠溪江口,交通十分便捷。地处滩林,邻伴孤溪,此处具有独特的休闲度假资源开发优势和极佳的市场开拓潜力。该项目总面积规划约为1650亩,总投资估算3.3亿元。
弘扬红十三军精神,还当不忘改善民生为根本,努力为永嘉人民谋福祉。永嘉县正在开展“三县三城联创”大力推动农房集聚改造,改善人居环境。今年已经相继开工桥下镇新区、下斜和乌牛镇祥池等3个农房改造集聚点,投资约9.3亿元,力争全年完成6750户农房改造工作。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入手,永嘉县坚持将县财政的三分之二用于改善民生,今年计划投资13.64亿元,推进十大民生工程建设,努力提升永嘉人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5月28日,永嘉县在举行了《从红色记忆中走来》红诗红文朗诵会,来自该县的1000多名机关干部、老干部、中小学生参加了活动。主办方希望通过红诗红文传唱,充分展示出永嘉人的风采,提振永嘉精气神,激励永嘉人为建设富裕安康、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永嘉做出新贡献。
她是桃花源,她一派山水天然,却孕育出了旭日般耀眼的红色,那红色是永嘉的记忆,锻造了永嘉的灵魂,更将成为永嘉人奔向未来的不绝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