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省社会科学院发布《浙江省希望工程实施20周年评估报告》。
多年前,《中国青年报》记者解海龙拍下8岁安徽农村女孩苏明娟的“大眼睛”,一时间,大眼睛成了希望工程的代名词;伴随着苏明娟大学毕业成为金融白领,希望工程今年满20岁了。
老浙江人或许还依稀记得20年前的希望工程倡议“献上一分一角十分爱,助我十万贫困失学童”。
20年后的今天,帮助10万人的梦想是否完成?希望小学办学条件如何?社会捐助给了贫困孩子怎样的心灵启迪,你我的捐助有没有被滥用?
为回答这些疑问,省社科院课题组走遍了浙江11个设区市,走访并调查了2358人,其中包括受助生、捐赠单位法人、希望小学校长、普通公众。
5.49亿元希望工程筹款
都干了哪些事情?
这样一组数据是20岁的希望工程对公众的交待:
浙江希望工程累积筹款5.49亿元,依靠这些钱,建起了533所希望小学,1133个希望书库,118个梦想操场,89个三辰影库,27个希望网络学校,资助了43.9万名贫困学生,培训了550位希望小学老师,帮助青年们完成550个创业或是创新梦想。
近1/5受访浙江人向希望工程捐过款
在浙江,有91.5%的人“听说过”希望工程,有22.3%的人不仅听过,还了解很多,被希望工程帮助的孩子中,超过96%的人就听说了希望工程,并渴望得到它的帮助。
如今,个人持续性捐款和单位法人捐赠成为浙江希望工程的主要资金来源。
受访的浙江人中,有18.7%的人向希望工程捐过款,有4.5%的人捐款超过10次。
向希望工程捐款的单位中,年产值少于5000万元的民营企业是主力军,占到了65.6%,他们的捐款超过半数在10万元以上。
八成以上受助生投身公益
94.9%的受助学生说,在希望工程的受助经历,将影响自己今后参加公益活动,有三成孩子认为“影响非常大”。
20年间,数以万计的受助孩子已考上大学,一个让人欣喜的统计数据是,八成以上接受过帮助的大学生,因为自己的受助经历投身了志愿者活动。
课题组发现,希望工程影响了多数受助孩子的价值观。
58.5%的受助生说,希望工程让他们“感受到了捐赠人和社会的关爱”;
36.3%的受助生“愿意自己以后也出资或出力支持公益事业”,30.8%的受助人“感觉到了责任感”。
希望工程有了升级版
传统的希望工程主要瞄准失学儿童,如今浙江的希望工程推出了升级版的公益活动,包括浙江省大学生助学计划,浙江省低收入农户青少年关爱行动助医工程,浙江青年创业创新行动。
新时代的希望工程把温暖延伸到了大学生创业、卫生等领域。
希望工程每年要请来审计部门,对项目经费使用进行审计,审计结果会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据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