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湖面上举办的“西湖船会”也是“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之一新华社发
从1999年开始,杭州多次向世界讲述这一泓碧水西湖的故事,这里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白娘子和许仙的传说,有中国最伟大诗人苏东坡、白居易的瑰丽诗篇,这里是中国人心中关于“美”最经典的符号。12年申遗之路,终在6月24日23时56分结出果实,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表决,“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审美实体
三面云山一面城。自唐朝起,西湖的美丽就为众多的作家和艺术家所称颂。自南宋起,著名的“西湖十景”被认为是“天人合一”最理想最经典的景观体现。
“突出普遍的价值,英文简称为OUV,意思是存在的罕见文化和自然价值超越了国家界限,对全人类的现在和未来均具有普遍的重要意义。申报和保护管理世界文化遗产,就是发掘、解说、保护、监测、管理OUV的过程。”主持西湖申遗文本编制工作的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同滨说,杭州要展现给世界的,就是西湖的OUV。
《世界遗产大会关于西湖的决议草案及OUV声明》中指出,自唐朝起,历代文学家和画家留下了无数颂扬西湖美景的诗篇和画卷。自南宋起,西湖十景就被认定为理想的经典景观,它们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西湖申遗小组认为,西湖是历史上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审美实体,是东方审美体系中最具经典性的文化景观。西湖的原真性、独特性和唯一性,就是与世界上以自然景观著称的湖泊相比,西湖的人文景观是最多的;与世界上以人文景观著称的湖泊相比,西湖的自然景观是最美的。西湖是自然美与人文美完美结合的典范。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西湖申遗领导小组组长王国平说,西湖在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绘画美学、造园艺术和技巧传统背景下,持续性创造的“中国山水美学”景观设计,展现了东方景观设计自南宋以来讲求“诗情画意”的艺术风格。它在10个多世纪的持续演变中日臻完善,并真实、完整地保存至今,是世界独具一格的文化景观。
十年保护获得新生
自古以来,西湖保护和发展的历史,都是人与自然良性互动的完美结合。从唐代到清末,对西湖较大规模的疏浚治理共有23次,较著名的有白居易、苏轼、杨孟瑛主持的几次疏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保护与发展、旅游业与工业这两对矛盾长期困扰着杭州的发展,影响着对西湖的保护。从2001年开始,杭州按照“申遗”目标,每年启动一次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十年来对西湖的“东南西北中”进行了全方位的保护和整治。
西湖南线各大公园打通,形成“十里环湖景观带”。龙井八景修复,慧因高丽寺重现,南宋官窑博物馆扩建,八卦田遗址得到保护,还有飞来峰石刻造像、天龙寺造像、雷峰塔遗址、龙井寺、于谦墓(祠)、俞曲园墓、大麦岭苏东坡摩崖题记……西湖自然和历史原貌逐步恢复。据统计,十年来共恢复、重建、修缮了西湖景区180余处自然和人文景点。“一湖两塔三岛三堤”的西湖全景重返人间,整个西湖湖面格局重现300年前明中叶时情景。
西湖之美属于人民
尽最大可能尊重和满足人的需求,是西湖保护工程以及“申遗”的重要目标。杭州在综保工程启动之初就提出,要“还湖于民”,还湖于游客,因为西湖之美属于人民。
西湖环湖公园经过整治、修复后全线打通,24小时全天候免费开放。没有围墙、不收门票。西湖美景成为人人能享受、人人能消费的公共产品。
西湖风景区各大公园增设了各类便民服务设施,如增加亲水平台30余处;新修方便市民游客游览的林间小路和山径100余条计200余公里,残疾人通道覆盖园林每个角落,人、城市和自然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
12年申遗路,景区原住民没有受到打扰和损失,炒茶传统和生活习俗得以保留和延续。各村庄逐步发展成以龙井茶为特色的农家茶楼、农家餐饮、自助旅社等休闲产业区,农户在经营中也快速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