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出生。 1993年,广州铁路机械学校的铁路火车司机专业毕业。 2008年5月,报考动车组司机,13个月后,拿到动车组驾驶证。 2009年,工作16年后,潘一恒拿到一套70多平米经济适用房。妻子没有工作,7岁的孩子读小学一年级,家中的一切开销都来自潘一恒开火车的收入。 2011年7月23日20时27分,殉职。
在"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中,潘一恒,是一个绕不过的名字。
身为后车D301次的司机,他很可能是第一个发现险情的人,更或许是第一个面对死亡的人。在他的遗体被发现后,他用身体语言,无声地讲述了自己在最后时刻完成的紧急制动。
作为事故中的关键人物,他不可避免被卷入了议论——事发后不久,就有人提出了疲劳驾驶说,矛头直指潘一恒;潘师傅老同事的女儿姚晨听说了这个说法,在微博上愤而发文,“疲劳驾驶追尾?这种猜测是误把火车当汽车。正是他在那一刻,坚守岗位并拉下紧急制动,才为后面的乘客换回了一线生机。”
昨天,铁道部将"7·23"事故的原因由起始的“可能是雷击导致”正式变更为“信号系统设计缺陷并发生故障”。
7月24日凌晨,温州消防战士在变形的D301次列车驾驶室找到司机潘一恒。
他们集体向他敬礼,潘一恒用他离开人世时的身姿讲述自己的最后一刻:动车紧急制动闸的闸把刺穿他的胸膛,已逝去的动车司机仍双手紧握闸把,旁人无力掰开。
在7·23事故的所有逝者中,唯有他直视了自己死亡的全过程。
南昌铁路局福州车务段官方微博说:“假如一恒师傅擅离职守,没有紧急制动,那么事故的死亡人数至少是现在的4倍……呜呼,以一己之力,挽救无数的生命,死得其所!死得如泰山之重!”
"7·23"事故已夺去39条生命,而若没有潘一恒师傅主动赴死,可能至少百人无法逃出鬼门关。
23日晚8点27分,D301次列车的司机是38岁的潘一恒——甬台温福铁路分属上海与南昌两个铁路局,两个铁路局的动车司机轮流在这条铁路上驾驶动车组。
在生命结束前的18年间,从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从绿皮车、红皮车、蓝皮车到动车组,潘一恒已操控火车畅行238262公里。在他的行车记录里,“行车事故”一栏一片空白。
据专业人士分析,潘一恒发觉前方有D3115次列车时,D301次列车时速在220公里上下。作为18年的老司机,他深知已无力阻挡事故的发生,他应该也知道,他身后的一扇门可能为自己带来生的希望——若是他第一时间转身往车厢里跑,依照15秒可跑100米计算,潘师傅可离开车头和第一节车厢,依然有逃生的希望。
我们能判定的是,潘一恒的确在数秒内选择了赴死,依照一位老司机的经验,他知道自己的赴死会给他人带来生的希望。潘一恒所难以判定的,是他的坚守会让动车组减速多少,这样的减速会挽救多少人?
据透露,两车相撞时,D301次列车的时速在170-180公里之间,潘一恒的坚守带来了40多码的减速,慢了40多码,意味着撞击对后方车厢的冲击力大减。
在事故现场,人们发现,潘一恒把紧急制动闸拉到了底——他做到了一位动车司机所能做到的一切。
据都市快报 记者 王中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