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03日讯
当下,许多在大银行门槛前徘徊的个人和企业,内心被“浙江梦”撩拨得痛痒难耐,急于为自己的宏伟计划寻找资金。
然而,在金融领域错综复杂的理论面前,他们的现实选择受困于很多问号——面对丰富的银行产品和日渐兴起的非银行融资,该如何抉择?浙江的私募股权投融资究竟靠不靠谱?地方金融机构有怎样的成长逻辑?……
由红旗出版社出版、陈国平著的《钱江东去——浙江金融发生了什么》一书,正一一解答这些现实问题。昨天下午,该书在杭州举行发布会。
“浙江金融”被世界经济学大师盯上了
浙江的民营和市场机制在全国具有领先优势,特别是创业者多、中小企业竞争性强、民资积累丰厚,在全国极具特色。在《浙江金融发生了什么》发布会现场,开起了“浙江金融市场化实践的意义及未来”为题的研讨会。来自浙江省金融办、证监局、各大银行、高校财经专业等机构的专家学者,都把“浙江金融”视为“浙江奇迹”的一大缩影。
“去年,我到芝加哥参加新制度经济学创始人罗纳德·科斯教授的百岁寿辰时,发现对方邀请最多的嘉宾都是来自浙江。不仅有企业家、金融学者,还有官员。科斯教授说,我听经济学家说得够多了,现在我想听听正在经历发展的中国人怎么说。你瞧,浙江成了中国金融事业的典范了。”
浙江大学史晋川教授讲的这个小故事,证实了民间借贷等金融活动异常活跃的浙江,已经吸引了世界经济学界的目光。
而为《浙江金融发生了什么》写序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透露:“至2010年底,浙江的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只有0.95%,已达国际先进水平。”而他在浙江调研时曾发现,全国任何一家银行在浙江开设的分行,都会“设一家,赢一家”,没一家分行是亏钱的。夏斌因此坦言,这是最好的“浙江名片”,是最给力的“浙江广告”。
读起来就像回忆小岗村一样过瘾
现任浙江上市公司协会会长、浙江大学兼职教授陈国平,先是“学者型领导”,后转变为“领导型学者”。从1994年到体改委分管企业上市工作起,他从事与金融相关的工作已有17个年头,曾任省证券办主任与省政府办公厅主任,是浙江当代金融史的亲历者与思考者。
“浙江的金融选择实践,恰似‘钱江东去’,映射出市场化背景下金融的发展潮流,涌动着市场化金融创新之浪,呈现出金融选择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效应的潮流规律,同时也反映出‘泥沙俱下’的市场不足及各方选择上的缺陷。”陈国平如此解释“钱江”与“金融”之间的关系。
夏斌看罢本书,得出的结论就是“逻辑性强”。“全书以中小企业为何融资难为起点,进而分析了在中国目前环境下,要解决的制度框架难题,按照市场化金融选择的逻辑进行演绎,线索清晰。而另一个特点是内容丰富,全书涉及银行保险业、证券、期货和风险处置等多方面的现象分析。如果你想了解怎样运用西方现代金融知识解决金融问题,这是一本较好的参考读本。”
“书里关于小额贷款与村镇银行的发展部分是我最喜欢的,感觉就像回忆1978年小岗村的惊天之举一样。过程中注重细节,充满了浙江人的指挥和勇气。”史晋川说,“你瞧,金融书不一定全是枯燥的理论模型,它可以写得如同历史故事一样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