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放映员傅剑光 |
浙江日报宁波8月11日电(记者 余勤 通讯员 章燕飞 海霞)“各位村民,今晚在村老年活动室门外小操场放映电影《神奇侠侣》,请大家相互转告。”
刚到晚饭时间,宁波鄞州区东二村就热闹起来了,傅剑光开着面包车,打开高音喇叭,沿着乡间小路做起了电影放映的广告。
傅剑光是一名普通的乡村电影放映员,曾获“全国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先进个人”称号。2007年,他自己掏钱购置面包车,四处运送放映设备、来回宣传,为千家万户送去无数欢乐。
夜幕降临,东二村的小操场上人头攒动。傅剑光拉起银幕,支起放映机,动作麻利地放起了数字电影。
“这部影片很受农民欢迎,在滨海社区放映时,广场上黑压压地坐满了人。”傅剑光对记者说。
傅剑光的父亲傅正华也是一名农村电影放映员。小时候,傅剑光常在晒谷场上看父亲忙碌。“记得一次放映《红楼梦》,一晚上在两个村放映,途中还要乘小船过去,放完电影,天都亮了。”他的童年,就是在众多露天电影放映场度过的。
渐渐地,傅剑光在父亲指点下,掌握了电影放映技术。1994年,他接替父亲,成为一名基层电影放映员。
每天下午3点多钟,傅剑光就提早从家里把50多公斤重的放映设备搬上车,前往乡村。从挂幕、拉线、装机子,到开车在村里来回宣传,都是傅剑光一个人。每天两场放下来,到家已是次日凌晨。
17年来,他的足迹遍及五乡镇和东吴镇31个行政村,男女老少他都非常熟悉。一些村民家里有喜事,也会请他去放电影。从1994年至今,傅剑光为村民放映露天电影5000多场,观众达400万人次,乐此不疲地为农民送去文化大餐。
由于长年在外奔波,傅剑光借4万多元钱买来的面包车,已被尘土染成灰色,残旧得连品牌都认不出了。没买面包车之前,他踩电动车下乡放电影。
露天放电影最怕突然下雨。此时,傅剑光首先要“抢救”的是放映机,好几次,机子安然无恙,自己却浑身湿透。有时候雨不大,观众撑着伞看得津津有味,傅剑光就在雨中坚持放映,手中的伞是为放映机撑的。
一年中大多数夜晚,傅剑光都在室外的放映机旁度过。夏天高温,汗水湿透衣服,还遭蚊子叮咬;冬天寒冷,两手长满冻疮。放映虽然辛苦,收入却不高。前几年,办企业的亲戚多次要他去帮忙,收入比放电影翻一番,傅剑光却一次次谢绝了。他说:“一辈子能坚持做一两件像样的事,就知足了。”
傅剑光心中也有个遗憾:“为放电影,4年前没能送爷爷最后一程。”想起往事,他的眼睛有些湿润:“晚上6时多,电影刚开始放,家里来人告诉我爷爷走了……可电影还得放完呀,两三百人围着看,总不能因为私事说停就停吧。”
沉默了好一会儿,他说:“放映海报两三天前就贴出去了,乡亲们等着看电影,我怎能不守承诺?第二天晚上,我还到邻村放了两场电影。”
近几年,在电视、互联网的冲击下,农村电影市场有所萎缩,许多放映员都改行了,但傅剑光仍然痴心不改地走村串户放电影。为让村民看到更多更好的影片,傅剑光自己掏钱制作宣传资料。最初两年,他都自己贴钱挑选精彩的影片,每年至少贴进去一万多元。其实,农村放电影由政府买单,观众人数多少,对放映员的收入没有丝毫影响,但他坚持这样做。
这几天,傅剑光在偏远山村轮流放电影,村里一些老人经常拉着他的手说感谢,这是傅剑光最满足的时候。他发自内心地告诉记者:“几天不放电影,心里就缺了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