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读、同步训练、历年真题……伴随开学帷幕的拉开,形形色色的教辅书再次走上前台,“教辅书热销”无可回避地在湖州市各家书店上演。
新学期伊始,很多家长为孩子做着各种准备,购买教辅书就成为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尽管许多教育界人士已再三呼吁家长不要盲目给孩子购买教辅书籍,但仍然有许多家长争先恐后地购买各地出版社出版的名目繁多的习题集、练习册等中小学教辅类书籍。
记者在调查采访中了解到,教辅书热销背后暴露出家长和学生的无奈和忧愁。
现象:千种教辅书学生家长挑花眼
连日来,记者分别走访了湖城新华书店、零点书店、学友书店等一些图书销售网点,看到开学用的教辅书籍和学生读物都被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从幼儿读物、小学读物到中学甚至大学和考研辅导材料,一应俱全。但与此同时,五花八门的教辅书籍也着实让人眼花缭乱。
9月12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湖城观凤商场二楼的新华书店。尽管当天是中秋节,来书店买书的学生和家长还是出奇地多。
在新华书店,记者发现一名正在选书的女士,将几本书拿了又放,放了又拿。她有些为难地说:“教辅书太多太混乱了,真的没法挑。我眼睛都挑花了,还不知道哪本更好。”这名女士说,她是在为自己读小学五年级的儿子挑书。“儿子今天没来,他把书名告诉了我,可同类型的书这么多,我只能先挑一些回去,挑错了不知道能不能来换。”
这时,边上一名家长焦急地插话:“我的孩子这学期读初三了,为了他能比别的孩子得到更多的帮助,我们商量着多买一些教辅书进行课外学习。可让我吃惊的是,书店里各类教辅书五花八门,而不同出版社、类似书名的竟有好多,真不知该买哪种?”
“辅导书种类繁多,不知如何选择?”这种想法竟然在购买辅导书的家长中普遍存在。一些买书的孩子在接受采访时说,他们也不知道买什么书,其他同学买什么书,他们就跟着买。
记者发现,几乎每名家长手里都捧着至少两三本教辅书,还有些家长倾向购买系列教辅书。有名初中生的家长,一口气给女儿拿了同一系列的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语文等书籍,“系列书更全,各个科目、各个知识点都可以训练”。
在高中区书架上,自主招生训练题受到热捧。一名家长选购了基础版和冲刺版两本习题集,“上面罗列了北大、清华一些大学近几年的自主招生试题,虽说孩子才读高二,现在也要积极准备起来了。”
记者从新华书店的几名工作人员口中了解到,每年,教辅书当仁不让成为“开学季”销售最多的书籍之一。“我们的教辅书至少有上千种,大多数学生能找到他们需要的书籍。你今天看到的家长和孩子还不算多,上个星期,来买教辅书的人更多,收银处都排起了长龙。”一位工作人员说。
就在这时,一名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咨询,工作人员立刻指出孩子所需教辅书摆放的方位。在记者和孩子一起走的时候了解到,孩子是南浔善琏中学的初三学生,姓沈。“前两天,我问老师,我该买些什么教辅书比较合适?老师根据我的学习特点推荐了几本书名。我担心我们镇上没有这几本书,就让奶奶陪我到城里的大书店来买。”
在湖城学友书店,一名小同学站在书架前跟父亲商量该买哪些书,而他父亲手上已有6本教辅书了。当记者问他父亲,这么多的教辅书,能做得完吗?父亲回答:“他还小,只读小学六年级,不是很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家长盯得紧好让他多做点。再说现在同学们都做,你的孩子不做怎么跟得上?”
另一名正就读于市重点中学的学生告诉记者:“上个学期,光数学一门课的教辅材料就买了5本。”这个学期,老师向他们推荐了几本教辅材料。这名学生感叹:“老师倒不是强迫我们买,只是重点推荐。经过老师推荐的书,你不买总是不放心,最后大家只好人手一本”。
声音:原创少抄袭多教辅书泛滥
在新华书店的采访中,记者听到一名母亲的抱怨:“你买的书对不对啊?这两本看上去差不多的,你要确定一本,不然买错了还要来一趟书店。”儿子嘟着嘴说:“我哪知道这些书都这么相似的,连题目都差不多。唉,随便买一本吧。 ”最后,记者发现那名母亲还是把两本书都拿在了手上。
过去,基础教育阶段应试类教辅读物主要针对高、初中学生,如今却是“全线开花”,从高中、初中到小学一年级,几乎每名学生的书包里都有教辅读物,几乎每一门功课都有教辅读物,主要学科大多有十几种、几十种教辅读物。尤其是语文、数学和外语学科,有的多达上百种。有人粗略统计,如今市场上各学段的“作文大全”有300种之多,每一种都有针对不同年级的若干套,有关“课后同步练习”的类似参考书甚至多达四五百种。
在新华书店,记者找了一下,发现单单英语辅导材料就有《中考试题研究常考基础题》、《尖子生超级训练》、《初中课外学习能力同步提优》、《新思维初中英语阅读》、《英语周计划中考冲刺》、《英语竞赛培优测试》、《浙江新标准课时学案》……要在这么多的辅导书里马上找到符合孩子需要的材料真的不容易。
如此品种繁多的教辅读物,令许多家长和孩子无法选择。更令他们头痛的是,许多教辅读物内容雷同,部分质量低劣,错误百出。
“我们早上9时就到书店来买书,一个半小时过去了,那么多书看得我眼花缭乱,不知道买哪一本。”在新华书店,两名初中学生告诉记者,买辅导书是开学初的“必修课”,因为其他同学都要买,如果你不买就感觉和别人差点什么。“以前有些不同版本的辅导书会印出相同的题目,但给出不同的答案,真是难以挑选”。
不少正在购书的学生表示,类似情况出现在一些语文和英语的阅读教辅书上,个别辅导工具书也出现一模一样的词语,却出现不同的注释。
“前年给孩子买了两本作文选,里面错别字不少,竟然把‘竞赛’写成了‘竟赛’,把‘罄竹难书’写成‘磬竹难书’,把‘好高骛远’写成‘好高鹜远’。你说这不是误人子弟吗?”市民裘先生告诉记者,教辅书市场鱼龙混杂,想挑本内容、编排、印刷都好的很不容易。一不小心,甚至会买到质量低劣的书籍。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老师反映,目前教辅图书选题严重同质化,大部分彼此抄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原创的精品少之又少。有的打着新课标的旗号,换汤不换药,内容陈旧不堪;有的封面上赫然写着新课标,内容导向却仍然是陈旧的,很多知识点也是在“炒冷饭”,对学习不但没有帮助,反而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那些东拼西凑、内容粗糙的教辅书,甚至会误导学生。
“什么样的教辅书最适合,还应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出发。”湖州市教育界人士指出,现在市面上的教辅书大同小异,市民不要盲目购买,教辅书主要是起辅助作用,是对教材的一种额外补充教育,不会影响学生主体教育的发展。教辅书的好与坏,是看学生使用是否适合,只有学生能看进去的才是好教辅书。
“教辅书不宜过多。”这名专家建议,学生和家长在选择时,可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一些涉及课程内容,成系列且具备一定知名度的教辅书,每科只需选择一本即可,避免选择一些过于专项或难度过高的教辅书,令教辅书失去了辅导的意义;对于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适当多选一些教辅书,对基础较差的孩子来说,教辅书太多反而会给他们增加负担。同时,还要购买正版的,盗版书有很多错漏,会误导学生。
探究:谁助长了教辅书热潮
一些家长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坦言,买教辅书成了一种心理暗示,总以为买得越多,孩子成绩会越好,“万一少买了,别人都有我们没有,孩子吃亏了怎么办?”不少家长表示,如今学业竞争太激烈,多看些辅导书、多做些题熟能生巧,没有坏处。
湖城一家书店的老板就指出,这些民营书店现在日子很难过,每年都是指望着在教辅书上赚点钱,交房租请人工。“因为家长盼子成才心切,才会导致出版社都盯着辅导书这块肥肉。我觉得,教辅书热的根源还是在应试教育,只要学生和家长有需求,教辅书市场就清静不了。”
近年来,我国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强调加强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减负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规定各学校不得组织学生统一购买教辅材料。据记者了解,中小学生对教辅书的依赖程度随年龄逐渐增强,这是因为中小学生减负后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减少,而高考这条“杠杠”不变,初中升高中的竞争也依然“惨烈”,学生为了保持竞争力,不得不自发地转向教辅书。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其实对漫画、故事、自然科学等类书籍更喜欢,但家长给他们买得最多的依然是教辅书。据新华书店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占据小学生读物市场最大份额的,是“课后同步练习”类辅导材料,其紧跟教学进度、分章节进行测试的特点获得了老师和家长的普遍认可。但小学生自己不大喜欢这类书,一名四年级的孩子说:“既然回家后没有作业,为什么又要让我们自己买辅导书做呢?”
而在零点书店里买书的一名小学生家长说,现在有些学校留的作业太少,孩子回家就看电视玩电脑,为了巩固课堂里学的知识,只有给他买教辅书,毕竟他们在升中学时要进行选拔考试,而内容主要是数学、英语和作文,所以平时就买一些强化数学、英语以及写作练习的书给孩子。
另一名儿子在读初二的家长说,每个星期他都会带儿子去书店看辅导书,现在家里就有好多本,别人说多了看不完,而他觉得只要一本书里有几道题对儿子考试时有帮助,他就满意了。
“其实许多家长买教辅书是比较盲目的,很多书买回去孩子连翻都不翻,有的孩子在里面随便挑几道题做做后就放到一边去了。”一家书店老板说,他有时会给家长一点建议,让家长少买几本,但很多家长在花数百元钱买了书后自嘲:“我这纯粹是给自己找个心理安慰”。
一名已经退休的钱老师生对记者说,让孩子们从一大堆的教辅书里解脱出来有一个比较好的办法,那就是让老师去寻找和发现好的教辅资料。“一本教辅书中大概也就几个亮点,由老师去找到值得借鉴、适合学生的题目,总比让学生去做题海战要好。”在钱老师看来,要让学生自己从那么多教辅书中挑选出精品,这样的概率实在太小了,“我希望能有更多的老师承担多一点的社会责任,主动去发现、挑选好的教辅书,或推荐给学生,或选题来讲评。”(湖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