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村民们拿着竹竿赶麻雀。梁临芳摄
再过一段时间,晚稻将进入收割期。而黄岩宁溪镇的一些农户却正在为快到手的稻谷发愁,因为在他们的稻田里,每天有成群的麻雀前来“聚餐”。看着沉甸甸的稻谷在麻雀啄食下一粒粒减少,村民们心疼不已,他们挂彩旗、树稻草人、拿着竹竿赶麻雀,可是收效甚微。
在宁溪横街村,村民徐华承包了十几亩田种水稻。“这些麻雀飞来的时候是一群一群的,每天早上最多,傍晚也有不少。”徐华说,麻雀出来也会选日子,阴雨天见不到麻雀,可一到晴天,成群结队的麻雀飞到田里偷吃稻谷。
为此,他想了不少办法,做稻草人、插旗帜,但没过几天,这些办法就不起作用了。随后,徐华采用人工驱赶的方法,拿着竹竿赶,然而,这些麻雀人来它走,人走它就到,照吃不误。
徐华说,今年稻子长势挺好的,但麻雀的偷食让他损失不少。“没办法计算,好几百斤吧。”
在附近的下周村和桥亭村,村民们也用了无数种驱赶麻雀的方法,有的用黑网遮盖稻谷,有的拉上粉红色彩带,有的用雨伞充当“稻草人”,还有的在田地四周绑上五颜六色的塑料袋。
我在田头注意到,在稻田的上方有几道百米长的电线,麻雀一阵阵地飞来,吃完了就在附近的电线上歇息。被麻雀偷食了的稻穗谷子长得稀稀拉拉,而且它们一般选择稻田四周的谷子偷吃。
村里一位姓王的老大爷说,早些年由于大量捕杀,麻雀很少。现在大家都知道麻雀是保护动物,不能打不能抓,只能用这些方法来驱赶。这些办法短期内有效果,时间长了就没什么效果。
虽然大多数农户知道麻雀不能捕杀,不过,也有个别农户在田里设置了捕鸟网。不同于插彩旗、树稻草人,设置捕鸟网的方法见效非常明显,碰到网的麻雀纷纷落网,无法逃脱。对此,村民称这也是无奈之举,因为相对于其他方法,这种捕鸟网最管用。
宁溪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叶建国介绍,由于麻雀是国家保护动物,既不能射杀,又不能投毒,用土办法效果又很不明显,因此很难想出好的办法对付它们。目前,该镇有4000多亩单季稻,初步估计,约有1/5的稻田遭受麻雀偷食威胁。叶建国说,村民们很着急,如果大家有好的方法和建议,赶快给他们支支招吧。
感言:记得以前,麻雀曾经被当作害鸟,人人可打。后来,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麻雀被列为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一下又成了金贵的鸟儿。眼下,生态好了,公众保护意识强了,麻雀更多了,在我市局部地区,竟然演变成了“雀灾”。在这里,恳请大家为山乡百姓动动脑筋,出出点子,让他们在不伤害麻雀的前提下,能从鸟嘴下夺回自己的口粮。如有好点子,请给88894000打个电话。(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