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关键词   范围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全省
  首页 | 原创 | 浙江即时报 | 资讯通 | 高层 | 人事 | 浙江纵横 | 媒体广场 | 图片 | 专题 | 浙江概况 | 平安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台州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玉环龙山民俗博物馆里的稻桶难住了小学生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玉环一批志趣相投的老人创办了一个民俗博物馆

  解答孩子们的疑问,就是这些老人想做的“有意义的事”

   浙江在线10月31日讯 10月20日下午,记者坐了近2个小时的车,到达玉环县城,往西数公里来到一条尘土飞扬的马路,此地叫下马道村。沿着蜿蜓的龙山而行,枯黄的杂草不时遮挡一米余宽的泥石小道。兜了几圈后,拐到半山岭,现出数栋合围的水泥楼房,门口挂了标有“玉环龙山民俗博物馆”的铜牌。

  一楼小会议室十分简朴,几张拼合的旧办公桌,几条旧凳子,坐在记者面前的4位老人是该馆部分“元老”,分别是蔡纪明、王全梅、李毓正、张学良。

  说到办博物馆,老人们的记忆闸门打开了。

  看了楠溪江一处农具展览馆,

  几名玉环的老人不太“服气”

  2003年4月13日,台州旅行社组织千人游温州。玉环一批老年大学学员从楠溪江游完返回,在温州火车站候车室闲聊。说到楠溪江一处农具展览馆,大伙儿话多了,都说没几种农具,言下之意是没自己所见所有的多。

  “我家收存的东西比那家还多呐,可惜无地方可展。”蔡纪明插了一句。于是,黄开发、朱益谦、陈庆举、李毓正也七嘴八舌起来,越说越来劲,渐渐说拢了,说到办博物馆的正事上来,回到玉环立即行动起来。这些老人像早期萍水相逢又怀抱同一志向的革命者,抱定一致的想法。

  办在哪里?有的说岭脚众善寺空房多,又议到外马道龙山乐园颐养楼,光是地下室就有100多平方米,可以暂时用来存放古物。5人决定回玉环马上召开筹备会。会还没开,在老年大学内,又碰上黄诚勤、张清辉,听说此事,这二人也乐意“入伙”。“我们不抽烟,不打麻将,晚年想再做一件人生有意义的事业!”李毓正老人告诉记者。

  2003年12月4日,博物馆的“一大”

  2003年博物馆筹建大事记:

  5月16日,龙山颐养楼,召开第一次碰头会。

  外马道村老年协会会长王全梅,副会长陈绪祥作为特邀代表,到会人员共9名。

  议事主项:场地、资金、古物,此事需村两委批准等。

  6月17日,黄开发、陈庆举将家里的一车古物搬来,有农具、阁几桌等20多件,蔡纪明搬来两车农具、织布机等共70多件,朱益谦夫妇挑来脚篮等20多件。第二天,李毓正送来织布机等10多件。这些先头到来的古物先放在颐养楼地下室里。

  12月4日,建馆筹备会。

  外马道村支书陈绪良、村长李岩虎也来了。“首先,讲明我们这些老人要办一个有意义的博物馆,馆址想在龙山乐园,办好后为青少年服务……”蔡纪明说。

  这些老人,当时年龄最大的85岁,最小的65岁,为什么要花如此大的心思,还要自掏腰包,一心一意来做这项事业呢?老人们和盘托出,“我们想的是为抢救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先进农器具,它们终将要淘汰,将这些东西保留起来,为下一代服务,少花钱办大事,对社会存在一定的价值。我们不乎市场价值,而在乎心中的价值。”蔡纪明在《博物馆历史简况》(以下简称《简况》)中写道,这本日志式的简况,是他在今年8月重修整理自印的,共42页,真实记录了从办博物馆以来的历程。

  几小时讨论下来,两位村干部深受感动,说办这种大事本不是这些老人的私事,为了下一代人也是为外马道村争光,村里怎么会不支持?当即同意,村里出启动资金6万多元。

  蔡纪明在《简况》第9、10页中写道:颜冬初把家里的圆门床拿来,又向邻居收集34件古物,搬入馆内;张学良到杭州找到腊台,盛堂奶搬来太师椅,这几位老人既对古物颇有感情,又志趣相投,馆员正式成员共13名。

  土改时分到的宝贝,连女儿媳妇都没看过,捐了

  馆员们带头,还发动亲友、邻居捐献古物,馆长蔡纪明今年87岁,他把自己19岁做新郎的衣裳也捐出来,儿女们认为父亲这么做有益于社会。

  一传十,十传百,群众纷纷捐“老家什”。记者翻看《收藏古物登记册》,第一页最早捐献者为:2004年5月,外马道村张国友捐水车简全套、水车架;最迟在今年10月2日,冷水潭村林茜川捐替身印板。给捐献者颁发一个小红本——奉献证,既尊重捐献者,又有据可依。

  2008年8月1日,东门村洪水娟捐粗布被、鞋带兰、高脚桶、铜火箱,成为最早领奉献证者之一。

  县前村年已七旬的包青香在土改时,从地主家分来一只木制的果子埕,很珍贵,放在自家床下40余年,连女儿、媳妇都没看过一眼。她捐献时,对后辈说,以后你们想看,上博物馆。

  海山乡虹田村陈招银将留在家里的一支打海塘用的木榴,亲自背来放进博物馆。他说:“这东西现在看没名堂,放在家里烂掉很可惜,放在这里是宝贝。”

  去年夏天,蔡纪明和张学良上海山乡看望老同志,该乡西岙村妇女沈金项要捎上一件铜盘,说:“我放在家没用,放在博物馆大有用处。”

  小学生指着稻桶问:“爷爷,这是浴缸吗?”

  “我们都是义务工作者,不赚钱,还给观众当义务讲解员。”王全梅告诉记者。

  2005年5月初,建德市新安江街道一名企业家,从网上获知玉环民俗博物馆的情况,多次打电话,要求将馆内藏品搬到杭州赚钱,还给老人们许封头衔……

  记者看到《简况》第24页写道:召开第十八次会议,经全体人员最后决定,不同意去赚钱愿做傻子。我们的目的是教育青少年,不为名不为利。

  但出于公益事业,该馆于2007年至2009年,先后三次调出部分藏品,赴椒江、玉环两地展出。玉环的大部分小学生都曾到该馆参观。

  去年秋季的一天,来了3000多名小学生,馆内馆外全是小朋友,老人们忙并快活着。一位小学生从没见过稻桶,问:“老爷爷,这是浴缸吗?”当义务讲解员的老人哑然一笑,马上解说。张学良老人跟记者说:“馆内这么多的陈列品,不要说这些小朋友没见过了,像我这么大岁数,大多见过,像我的儿女一辈顶多见过一半,到了我的孙辈从没见过。这些藏品的意义在于为后人留下活证。”

  记者参观时,见到这些久违的老器具,儿时的影像重新被激活出来。该馆完成五次改造扩展,现在馆内陈列面积1654平方米,分14个展厅。

  老人们的善举,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当地财政先后拨款共20余万元,支持这项公益事业,当地文物部门还经常派人指导工作。

  玉环县文广新局副局长林如泰说:“这些老人的精神很高尚,民间博物馆是公办博物馆的补充。”台州市文物处处长任志强评价:“该馆的规模,收藏的物品之多,乃至影响力,是全省少见的。”

  【记者感言】

  采访结束时,我们从博物馆出来,暮色渐起。4位老人一前一后缓缓步行下山,有如并肩战斗的同志。

  记者想,随着电器化的兴起,几千年来农耕年代的用具被逐渐淘汰了,就在上世纪80年代前,仍为台州人使用的大部分老器具转眼之间就成为古董了,时间愈久将消失得愈快,谁来保存它们呢?这些老人是凭着保护文物的热情,使自己的生活更踏实,让他们的晚年更有意义!

  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融入绚烂的晚霞中。记者想起一句古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不,这句诗应当这么写:夕阳无限好,黄昏更迷人。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晚报 作者:陈剑

分享到 转播到浙江微博浙江微博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开心网 开心网 人人网 人人网 推荐到豆瓣 豆瓣 搜狐微博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浙江新闻-每日关注】杭州:领导干部出入私人会所将点名通报-浙江新闻

小伙遇车祸遭拦腰碾压
世界500强高级女白领被迫请假照顾双胞胎女儿
23天里1家法院受理31件危险驾驶案 9种醉驾要加刑
杭黄铁路工程获批 2018年坐火车一个半小时到黄山
浙江新增5例H7N9禽流感病例 杭州活禽交易全部暂停
行人擅闯机场快速路被撞后遭反复碾压 责任怎么判?
"单独"二孩准生证起码要7种证明 最快节后申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渔港沈家门举办国际民间民俗大巡游
·中国围棋博物馆正式开馆 “商业杯”围棋赛开幕
·西湖、西博会博物馆都有画展 展览延续至11月初
·遭弃的古碑堆在露天日晒雨淋 博物馆将再作鉴定
·杭州市拱宸桥畔游人不绝 博物馆里读书热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