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今后,我们到哪里去养老?近日,由杭州市民政局和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的《杭州市养老设施布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正式通过了杭州市政府的批复,规划了到2020年,杭州主城区(包括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新增养老设施64家,床位总数达到2.98万张。
这样一来,是不是真的能够缓解目前主城区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的状况?未来我们可以选择怎样养老呢?
每百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5张
养老机构的床位数会增加到什么程度?
杭州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处长陈国民介绍,截至2010年底,杭州市范围内(包含区县市)共有养老机构217家,床位26036张。随着民营资本的投入,杭州市养老床位正在大幅增加。今明两年预计都会以每年6000张的床位数增加。不过,主城区床位还是很紧张,只有个别地段偏僻的镇街养老院可能还有床位。
到了2020年,每百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5张。床位是不是仍吃紧?2010年,浙江省城乡老年人口状况抽样调查显示,我省城镇老年人有入住养老机构意愿的,有16%,如果按照这个比例算,杭州有近18.7万老人想入住养老机构。但由于各种家庭因素,实际想入住的老人并没有这么多。
陈国民说:“在欧美发达国家,65岁以上算老年人,他们每百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大约也就7—8张,还要剔除60—65岁的人数。以杭州的经济水平推算,4—5张是合理的,基本能够满足想入住机构的老年人需求。床位并不是越多越好,再多的话可能就过剩了。”
民营资本投入高档老人公寓会增加
今年4月,《2010年浙江省城乡老年人口生活状况调查》发布,调查发现,有13%的老人对目前的养老机构并不满意。指导本次调查的浙江省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先益表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老年人更需要精神的愉悦和满足,而不仅仅是一个有人照顾的居所。
在现有的养老机构中,75%为国办,25%为社会办养老机构。陈国民介绍,国办养老机构中低档次比较多,高档的老人公寓还是要依靠民营资本来创办。
为了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养老机构的建设,杭州已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机构建设的意见》,杭州主城区非营利性社会办养老机构新建、改扩建用房自建的,每个床位一次性补贴,包括省、市以及区级多重补贴,最多的每张床位一年可以补贴20000多元,最少的也有几千元,吸引了更多民营资本的投入。
95%在家养老护理员会有缺口
养老床位再增加,毕竟也是有限的,而且床位的流转率特别低,更适合那些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全天陪护的高龄老年人。预计到2020年以后,95%的老年人还是会选择在家养老。
据统计,目前杭州居家养老服务站有967个,位居全省第二。专业护理人员980人,日间照料机构(含托老所)498个,托老床位1618个,已建老年食堂171个。老年人在社区同样可以得到护理服务,并享受到政府购买的免费养老服务。
正如《规划》中展示的未来养老设施网络——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打造“温暖型”、“幸福型”和“健康型”养老设施品牌,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
在拱墅区老人公寓内,一个护理员护理3至4名不能自理的老人。能够自理的老人,一层楼才有一个护理员。一层楼有16个房间,每个房间有两个老人,也就是说,一个护理员要照管32名老人。“人手是有点缺,但护理员难招啊。”老人公寓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招不到护理员几乎是杭州所有养老机构面临的共同问题。
相较于26036张的床位,杭州市仅有养老护理员4000余人,持证上岗的初级护理员2000余名,中级养老护理员70余名。陈国民称:“养老机构应该更大地推向市场化,否则养老市场和养老产业都没办法培育起来。应该鼓励民办、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在公益的同时,拥有微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