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02日讯
“钱学森是杭州人,在杭州的时间却不多,但现在他永远留在杭州,不走了。”
昨天,站在杭州方谷园2号钱学森故居门前,钱学森先生长子、计算机专家、上海交大兼职教授钱永刚,对闻讯而来的参观者们发出这样的感慨。
经过修缮后,钱学森故居于昨天正式重新开放,钱永刚正是第一批参观者。
钱永刚对记者坦言,自己的童年其实几乎没有父亲的陪伴,因为爸爸实在太忙了。
“父亲对我的教育,其实很少有言传,大部分都是身教。”钱永刚回忆说:“我小时候也问过父母,看别人家的孩子都有父母管教的,我就不用管吗?那时候母亲就对我说,你看我们做,还不够吗?”
“就这样,我们看着父亲母亲如何去做,来对照自己的日常行为,检讨自己,这就是父母教育我们的方法。”父亲的淡泊名利、刻苦学习、尊重他人的品格,都被钱永刚看在眼里,并默默地效仿。
钱学森的治学态度,对钱永刚的影响很大。钱永刚回忆说,“有一年夏天,我路过他的书房,发现他正满头大汗地看书,认真程度让我自愧不如。”“他用自己的行为告诉我什么是永不停步,什么叫活到老学到老”。
钱永刚常看父亲的笔记、书籍,这些都影响着他的人生走向,“我后来从事科学工作,多少也是受父亲的影响。”
钱永刚最近都很忙,因为正值钱学森诞辰100周年,各地几乎都在进行各类的研讨会和纪念活动,钱永刚也少不了出席各种纪念活动,不过对杭州,钱永刚还是有特殊的感情,原因很简单,因为父亲钱学森就是杭州人。
来到父亲故居,聊的自然是关于父亲的话题,故居中的许多珍贵实物,都是钱永刚先生提供的,很多东西他比故居讲解员更为熟悉,钱先生干脆当起了临时讲解员。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父亲临行这一问,身为长子的钱永刚,也常常在思考。
他对记者说:“我觉得,是我们整个教育的土壤出现了问题,当土壤不行的时候,怎么能指望长出好的庄稼?”
“比如近段时间,新闻里都是绿领巾、红褂子,还有校长请尖子生吃饭,这样能教育出好的学生吗?肯定会适得其反。我们的孩子够努力了,老师也很辛苦,但面对现在的状况,大家都需要反思,我觉得只有整个教育的土壤肥沃了,自然就能种什么长出什么,才会有好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