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06日讯
《温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瓯越名郡、山水斗城、工贸之都为主线进行修编,现已经有了中间成果,昨天,市规划局邀请相关专家对该规划进行审查、讨论,以求进一步完善。
相比上一轮《温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只侧重历史街区,现修编过程中增加了4个风貌带的内容;增加城区以外的内容,如温瑞塘河、景山等地方;增加历史文化保护的点,现市级保护点增加到160个,还有非遗项目。修编《温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过程中,编制单位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充实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和内容,按照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对历史文化进行深挖和提升,建立保护体系。
调整了保护框架
《温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定下了保护框架,内容为“一环,一城,五片,十一线,二十四坊,多点”。
“一环”——是指以古城城墙与护城河、城内湖及护城山体构成的“环”状山水风貌带。主要包括海坛山、华盖山、积谷山、松台山、郭公山和江心屿以及瓯江、勤奋河、九山外河、九山河、小南门河、花柳塘河等。
“一城”——是指子城,由广场路、鼓楼街、解放街、城西街和仓桥街围合而成的,与历史上子城范围大致相符的区域,主要有谯楼、子城城墙、州治府衙、鹿城区政府、广场路小学和实验中学等。
“五片”——是指古城内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较完整地反映温州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并有一定规模的历史地段(历史街区),主要有五马街——墨池坊历史街区、城西街历史街区、庆年坊历史街区、朔门街历史街区和江心屿历史地段。
“十一线”——是指各类自然景观欣赏轴线、历史街区及节点串联轴线和传统商业轴线,主要有郭公山——江滨西路——望江东路——海坛山、海坛山——华盖山——积谷山、郭公山——九山河——松台山、江心东塔——海坛山、江心西塔——郭公山、江心寺——信河街——小南门河、松台山——蝉街——五马街——公园路——华盖山、嘉会里巷——蛟翔巷——九山河、谯楼——公安路——五马街、墨池坊——墨池公园——东瓯王庙——华盖山、解放街——江滨路——江心东塔。
“二十四坊”——是指历史上“三十六坊”中现存于历史街区内的二十四条街坊,主要有问政坊(七枫巷漆坊巷)、康乐坊、竹马坊(童子殿巷)、墨池坊、招贤坊(招贤巷)、容成坊(县前头东段)、德政坊(县后巷)、道爱坊(县前头)、儒英坊(县学前)、儒志坊、谢池坊、棣华坊、棠阴坊(仓桥街)、孝廉坊(黄府巷、燎原巷)、扬名坊、状元坊、遗爱坊(丰和巷)、昼锦坊(珠冠巷、朱官巷)、庆年坊等。
“多点”——是指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保护建筑及历史建筑。
核心保护区严格控制
核心保护范围:东达水门头,南边界至永宁巷,西至解放街,北边界至朔门街北,占地约7.25公顷。
建设控制地带四至范围:东至海坛山山脊线,南边界达永宁巷南兵营巷,西达解放街,北以望江路及临时码头为界,占地约为14.53公顷。
核心保护范围保护要求:
不得随意拆除、改建传统建筑。文物建筑维修按文物保护相关法规严格执行,传统建筑改造要保持原有空间形态及建筑风格。
严格控制新的建设工程,且其形式必须为传统坡屋顶式样,外观白墙黑瓦,木板门窗,颜色控制为黑、白、灰及红褐色、原木色等。建筑控制在三层,檐口控制9米,总高控制12米。
对现存超过上述高度的新建筑试行降层处理,檐口高度控制在9米内。其形式也必须为传统坡屋顶式样,外观白墙黑瓦,木板门窗。体量宜小不宜大,门、窗、墙体、屋顶等形式应与传统民居保持一致。
严格保护溪流、桥闸、古井及古树名木。保护反映居民生活之特色庭院、特色空间(如街头广场、井台广场)。架空电线应地埋,路面应保持、恢复石板铺砌。街道小品(果皮箱、公厕、标牌、广告、招牌、路灯等)应具有地方传统特色。
以商业娱乐和绿地为主
历史城区定位为商业服务中心,以居住用地、商业和娱乐用地以及绿化用地为主。
今后,历史城区内工业仓储和部分行政用地外迁,置换为居住商业、旅游服务用地和必要的道路、绿化等配套设施,增强居住商业旅游服务功能。着重于改善居住环境,完善居住区配套等。
将海坛——华盖——积谷历史风貌带、郭公——九山——松台历史风貌带及建控地带内的大型设施,如学校、医院、军区等外迁,置换为公园绿地,将海坛——华盖——积谷历史风貌带与环城东路间的居住及其他用地置换为公园绿地,将人民广场的停车场置换为街头公园。
历史城区停车条件许可时可采取路边停放,一般不得设置大型停车场、加油站等。
来源:温州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