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06日讯
从昨天起,已有3年未下调的存款准备金率正式下调。据测算,这次下调将迎来近4000亿的资金释放。存款准备金下调对银行来说是个好消息,一定程度上可略微减缓资金压力。不过,受大环境影响,今年银行缺钱的状况并没有缓解过,临近年尾,资金之渴依然困扰着诸多银行。
或许是真的很缺钱,即使到了十一月底十二月初,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步伐并没有因为监管层的严管而有所放缓。有的银行依然发行超短期限的理财产品,也有的银行玩起“猫捉老鼠”的游戏,一个月之内的理财产品受限,于是打起“擦边球”,将理财期限改为31天。
31天算不算一个月?
“临近年底,手上有了一笔钱,本来以为银行短期的理财产品不大有了,没想到选择余地还不小。”股民郭女士最近将投放在股市里的一笔钱取了出来,准备购买短期理财产品,以便灵活掌握资金投资用途。
不少经常购买理财产品的人肯定清楚,今年下半年来,监管部门对理财产品的管理日趋严格。上月下旬,监管层叫停了期限在一个月(30天)之内的银行理财产品。一时间内,理财期限为30天的理财产品大幅减少,有段时间甚至出现了空白。
不过,没过多少时间,短期理财产品就换着“马甲”出现了。细心的人发现,银行最新推出的不少理财产品,期限增加了1天,由30天变成了31天。这样做,不属于一个月之内的理财产品,巧妙地回避了有关规定。
昨天,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推出31天理财产品的银行有多家,如一家国有商业银行发行了一款理财产品,委托期限31天,预期最高收益率4.35%;而另一家银行同样发行了一款期限31天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投资起点金额5万元,预期最高收益4.40%。
“一个月(30天)的理财产品不能做,所以银行自然会想一些对策。期限为31天的理财产品,刚好不属于一个月的范畴。”一位业内人士说。
缺钱导致打“擦边球”
30天算一个月,31天则不属于一个月,这样打“擦边球”的做法,银行方面自然也有苦衷。
市区一家商业银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尽管近年来银行的资金压力一直比较大,但今年由于多次调控,对于资金方面的需求量更大,也更感到资金紧张。由于缺钱,不少业务都受到了影响,而要改变这些情况,在现有的形势下,唯有“开源”才能起到作用,而发行理财产品正是多吸收一些资金的办法之一。
这一点,从一些“资金黄牛”方面得到证实。昨天,记者联系上了一位为银行拉存款的“资金黄牛”。他透露,临近年底,银行对于存款的需求很大,这段时间也是一个关键时期,如果利用好这段时间多做些存款,不仅关系到银行当年的业绩、利润,还决定明年的贷款规模等指标。
正是如此,有的银行巧妙地调整理财期限,也有的银行在竞争之下敢于冒险。所以,尽管监管层要求不要发售1个月以内的超短期理财产品,还是有银行“明知故犯”,有个别银行发行了理财期限在一周内的理财产品,如有银行发行了一款理财产品,期限3天。
“擦亮眼睛”最关键
岁末理财市场,要吸引投资者,除了理财期限要灵活、要短外,理财收益率非常关键,当然银行方面也是投其所好,相比于前段时间,给出的理财预期年化收益率确实不低。
尽管如此,对于投资者而言,选择理财产品时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还是非常关键的。最新调查显示,今年到期的理财产品中,除了个别亏损外,基本都获得了收益。但也有个别理财产品累计收益率为-33.45%,也就是说,亏损超过了三成。
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在选择产品时,一定要注意相关条款,并注意可能出现的一些风险,毕竟理财产品不是银行存款,预期收益率也不是银行利息,否则有可能出现买理财产品还不如存银行的情况。
来源:绍兴网-天天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