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宁波12月3日电(记者 郑黎)浙江省宁波市近年来坚持把领导干部接访下访作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始终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有力推动信访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把信访作为领导干部“责任田”
宁波市把领导干部接访下访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着眼于增强示范性和带动性,坚持实行“党政领导接访日”制度,市县两级普遍建立信访接待中心,用于市县级领导干部和部门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市级党政主要领导每季度、市级党政领导和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每月、县(市)区党政领导每周接访下访1次,乡镇(街道)党政领导随时接待群众来访,把接访工作真正变成了领导干部的“责任田”。
近年来,宁波市、县两级领导干部有5740多人次接访下访,共接待群众90244人次,群众满意率95%以上。如宁波火车南站区域改造项目总投资200亿元,一期工程涉及拆迁面积44.8万平方米、被拆迁户1500户,部分拆迁户因补偿标准问题上访,有的还提出过高要求,市区两级领导接访后,认真听取群众意见,组织相关部门、街道研究解决方法,有效化解了矛盾,确保了拆迁工作有序进行。
对于接访下访中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宁波市实行领导包案、因案施策,逐一落实,推动化解,确保案结事了、息诉息访;对重大疑难复杂信访问题,按照“一个包案领导、一个责任人、一个化解措施、一个限期结案时间”的“四个一”制度,由包案领导组织相关部门协调会诊、联合调处。近两年来,宁波市、县两级领导包案858件,化解率达98%。如江北区原柏树桥村外来人员多、人口密集,住宅条件、生活环境、公共设施差,村民多次要求进行改造,市委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一线了解情况、听取群众诉求,亲自组织协调相关单位,启动实施了总投资2.19亿元的旧村改造和安置小区建设,居民全部实现了就地安置。
用群众工作理念做好接访下访
宁波市立足于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用群众工作理念和方法做好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工作。每年年初,宁波通过媒体公示、政府发布公告和在接访地点定向公示,公布领导干部全年接访安排,根据群众意见明确接访专题,以便群众有选择地参与接访活动。
同时,宁波从实际出发,把定点接访、重点约访、带案下访、登门拜访和信访人点名预约领导干部接访等结合起来,增强领导干部接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宁波还建立“日督查、周报告、月通报”制度,通过工作例会、联合督查和追踪回访等方式,对领导干部接访案件和包案化解情况实行通报和反馈;推广“网络发言人”制度,通过网络向社会反馈领导干部接访事项办理等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对涉及相关法律和政策的信访问题,宁波明确由信访问题发生地和问题责任单位干部陪访,向接访领导讲清事实情况,提出解决建议,推动依法按政策解决问题。通过各级领导的率先垂范和广大干部的齐抓共管,大量矛盾问题在基层得到及时就地解决,全市连续6年保持信访总量、集体访、越级访下降,信访秩序好转,在全省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中名列前茅,形成了“领导干部下去多了、信访群众上来少了”的良好局面。
注重源头预防,及时回应民生关切问题
“信访问题是社会矛盾的综合反映,必须坚持早发现、早解决。”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王辉忠说,为此宁波把抓源头、控增量、减存量作为领导干部接访的重点。深入开展“百名书记蹲点走访”“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专项行动和“一线服务月”活动,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走访调研、研究论证、组织攻关,先后出台了调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等政策措施200多项。
宁波市坚持把新增财力的7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普惠型”社会事业、创新“服务型”社会管理、完善“共享型”社会保障,推动发展成果惠及1000万新老市民。如在服务外来务工人员方面,宁波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仅义务教育这一块,就接收了25万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超过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
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可能引发不稳定因素的重大工程和重要决策,宁波市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进行稳定风险评估。对大多数群众不理解、不赞成的,坚决不决策、不实施,保证了各项决策科学民主、符合实际。2010年以来,宁波市对300多个重大事项进行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其中13个事项被暂缓或停止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