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12月19日电(记者 周竟)“书记,前几天我给一户残疾人家庭打扫了卫生,您帮忙记一下。”“主任,我昨天帮助邻居家疏通了下水道,您别忘了。”
走进浙江省嵊州市白莲堂社区,记者发现这里的居民很特别,即不再“做好事不留名”,而是“每做好事必报告”,同时不仅让社区干部知道,相互之间还“攀比”谁家好事做得多。
为什么这里的居民做好事如此“高调”,而且人人都乐意做好事?
“秘诀就是我们社区推行了一项名叫‘居民积分’的活动,做了好事有积分奖励,这些积分能享受社区工作人员和其他居民提供的如‘居家养老’、‘康复理疗’等多种服务。”白莲堂社区居委会主任郑惠炯说。
郑惠炯说,当社区干部几年,她深感居民情感冷漠、公共集体意识淡薄,“一条街上的人都互不打招呼”,考虑到社区老人多、工作人员少的特点,需要通过相互帮助来增进对社区的认同和实现共同管理,于是开展了“居民积分”活动。
“居民积分”以家庭为单位,成员间的积分共同积累使用。在《居民积分卡》规则上,记者看到有7项内容可以有积分,如“参加社区活动,一小时加一分”、“好人好事酌情加分”,同时这些积分可以“买到”5项服务,比如一分积分可以换得一小时康复理疗服务、一次义诊或者修理一次家电。此外,当居民需要向外单位提供在该社区表现时,也需要出示积分卡,社区参照积分卡内容给予评价。
活动开展5年多来,社区2200多户人家已经有超过2000户主动参与了社区的各种活动,好人好事的各项记录已经累计了两大本。
67岁的潘琪秋已经拥有92分,她每年都主动承担楼道的卫生保洁,多次义务修鞋、义务巡逻,还不时照顾比她年长、腿脚不便的老人,同时她花了17分享受了10次理疗、1次义诊、1次电扇维修服务以及领到了两双由爱心人士提供的鞋。
潘琪秋说,以前大家很担心年老腿脚不便时的生活,但现在觉得有了保障。“以后买菜做家务都可以叫居家养老服务,身体不舒服了做做保健按摩,东西坏了也有人修,而且这些都是通过我们劳动换来的。”
令社区工作人员感动的是,一些子女为了父母能够多享受社区的养老服务,也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赶来义务劳动,一些实在抽不出时间的,则捐款给社区的“爱心基金”。
此外,社区为照顾伤残军人、困难户、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允许他们以“负积分”的形式享受各种服务。
“刚开始做事还奔着积分去的,但后来觉得帮助别人其实是件幸福的事情,看着社区里的人互相帮助,找回了久违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暖。”“积分大户”钱跃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