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3日讯
近日各地有传言称交管部门将启用高清探头拍摄司机打电话、副驾驶不系安全带等行为。各地交管部门对此陆续辟谣。但有城市已经投入使用的高清探头像素为500万,远高于标清探头数倍,监控范围广,拍摄违法行为更加清晰,识别率高达99%以上。(据《北京晨报》)
有关“摄像头”(执法探头)损害公民隐私权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公众应记忆犹新的是,今年8月份被网络风传的高速公路“摸奶哥”事件就是这一代表。
在高科技普及,以及查处违法犯罪行为的现实需要之下,有越来越多的公共空间被纳入摄像头管理范围。在执法进步和有利于打击违法犯罪的同时,这种摄像头的“天罗地网”式分布,一不小心也会被人利用并成为侵害公众权益的工具。
风传交警安装高清探头执法,某种意义上反映出公民隐私受侵害之时、实施维权之时法律的缺失。至少从目前来看,对于公共领域和公共空间,安装多少摄像头、安装多大清晰度的摄像头,是笔“糊涂账”;在公共空间之内的“私人空间”,摄像头的“触角”究竟该不该延伸?以及出现“泄密”之后的后果担当、法律如何追责等,同样属于法律空白。可以想见的是,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类似的现实困惑和现实问题只会越来越多,与其等“问题”突出之后再行立法,倒不如尽早将公共空间摄像头的使用和管理予以立法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