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7日讯
午夜,寒风掠过杭州黄龙洞,浙江图书馆内偌大的广场不见一人。
图书馆大门东侧出口处的屋檐,路灯洒下幽幽的灯光,蓝底白字的“24小时自助还书服务”字样,以及一半太阳一半星星月亮的标志清晰可辨。嵌在墙里的那台自助还书机,如同一个门卫,孤零零地独守空门。
刚刚过去的平安夜,从大约晚上8点半开始,到第二天早上7点多,整整11个小时里,没有一位读者光顾这台24小时还书机。
自从2010年开通后,这台自助还书机落户在此已经接近两年了。
对它而言,受到读者们的频繁光顾,几乎都是在浙图开放、太阳照耀的时候;而闭馆后,在月亮和星星的陪伴下,它总是“孑然一身,形影相吊”。当这个冬天来临以后,24小时还书机在路灯下显得越发孤独。
只能还,不能借,读者觉得性价比不高
34岁的读者刘剑恩,开始也想在平安夜下班后到浙图转一圈,把自己上个月从浙图借的三本书还掉,再转去湖滨陪老婆和朋友K歌。可是转念一想,他放弃了这个计划。
“我住城北的小区,工作的银行在庆春路靠近建国路处。”刘剑恩一个劲地向记者倒苦水,“杭州市区道路堵得多厉害啊,大家都深受其苦。又是圣诞节,又是晚高峰,如果我从单位出发开车去趟浙图,停好车,在门口把书还了,再开车到湖滨,路上肯定要花上3个小时,还饿着肚子呢。”
虽然深夜交通便利些,但门外寒冷的天气还是让刘剑恩却步,“半夜还书,还真没这个劲头”。
正因为如此,刘剑恩手头那三本书都超期5天了,还没找到机会还。“反正每本书一天的滞纳金也就一两毛钱,随便它了。等这个周末休息时再去还吧!”
刘剑恩通过记者向浙图提出他的一个希望:“能不能再装一个24小时的自助借书机?这样,即使图书馆关门了,我还完了书还能借几本新书,那样的话,我也会觉得跑这样一趟也值了。”
价格不菲,利用率不高,浙图为它发愁
刘剑恩的想法,正是代表了浙图忠实读者中的典型。
根据浙图信息技术应用部主任陈晔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24小时还书机的使用频次一直在不断增加,月还书量从今年5月的5479册次,到10月份增加到10029册次。
不过,24小时还书机大多数的使用情况,都集中在开馆的这段时间里,而且还书基本集中在晚饭后的七八点钟。晚上9点以后,就几乎没有什么读者光顾了。
每周一,都是还书机最忙碌的一天,因为那天浙图闭馆休整。而其余六天,还书机还书量远远少于一楼总服务台的4台自助还书机。“按占总还书量的比例来算,总服务台占了80%,而门口自助还书机只占8%多一点。”
记者看到了一个周日的24小时还书机使用统计,当日一共还书251册,从上午9点到傍晚17点的开馆时间里还书192本,而在此之外的时间,还了52本。对于一台价值超过十万的机器来说,这个数字显然太“寒酸”了。
解决之道:“深圳模式”和“青番茄模式”
在浙图采访时,很多读者跟记者建议,能不能在社区安装借还书机,广泛撒网,这样能带来更多便利。
而事实上,国内已经有这样的先例了。
浙图图书文献服务部主任胡东告诉记者,深圳图书馆的“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从2006年10月起使用,至今在深圳全市已经达到了300台借还书机规模,在社区、街边的一台机器上就能借还书、办理借书证、续借等服务,还能提供预约定点送书、短信通知、自助取书等个性化服务。
“实现借还书机联网是个很好的想法,但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其实,花同样的钱,有别的方式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甚至可能更好的社会效益。”
陈晔说,“比方说,我们可以借鉴青番茄网站的方式。这是个影响力非常大的中文网上实体书图书馆,读者可以通过网站选书、试读,在支付押金和快递费用后,免费提供借阅、送、还、上门服务。这样,能够实现门对门服务,不需要去自助借还书机处。而其中需要的成本多数是物流成本,省下了设备购买和维护成本。”
“其实,我们馆提供邮递借书服务已经几十年了。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都可以向我们借书,只是这项服务还只限于异地借书。”浙图副馆长徐晓军告诉记者,“现在,我们正在积极研究‘青番茄’式上门服务的可行性。”
徐晓军说,如果要通过物流提供24小时借还书服务,将会产生相当高的人工成本。“是布设深圳自助图书馆那样的网络,还是青番茄式物流服务,需要严谨细致的研究,现在很难说孰优孰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