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03日讯
“肥胖”的烦恼,原来不单限于人类和动物,钱塘江河口也有此忧。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潘存鸿教授等学者,2007年起,开始对钱塘江的水沙规律进行研究。新年伊始,他们公布了最新研究成果:发现了钱塘江河口出现局部“肥胖症”,用专业的术语讲,也就是钱塘江的部分“身段”比例失衡。
钱塘江宽度和水深的比例出现问题后,就像肥胖症危害人类健康一样,它也会给浙江的“母亲河”——钱塘江带来不少健康隐患问题,最严重的问题是主槽摆来摆去,导致防汛压力,通航不畅,涌潮难以预测,景观不美,咸潮厉害等。
学者们研究后认为,钱塘江要保持健康“身段”,应让钱塘江宽深比保持在20以下。
钱塘江下游段南岸,宽深比皆超过20
潘存鸿教授等学者认为,宽深比大于20,钱塘江就算患上“肥胖症”。
潘存鸿教授还举了个例子:历史上,钱塘江的主槽不稳定,可能今年在杭州,明年在萧山。这就是因为钱塘江太宽了,“重心”一个不稳,洪水或大潮水就一个趔趄,扭到了另一边。
以前的钱塘江有多宽?潘存鸿教授查询历史资料发现,50多年前,盐官一带的江宽和水深的比例达到35:1,比正常的宽深比至少高出15以上。
“过胖”问题多多,除了主潮常常跟预报玩“捉迷藏”,最可怕的还可能出现洪水。
按照这个比例,钱塘江南岸,包括上虞、余姚、慈溪一带的宽深比,皆还超过20以上,未来还要继续“减肥、瘦身”。
“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人们一直在治理钱塘江河口,但目前还没有完全治理到位。未来三四年能治理到位。”潘存鸿教授说。
盐官至杭州段,目前“不胖也不瘦”
潘存鸿教授说,一旦,宽深比超过20以上,钱塘江可能出现过胖之忧,要考虑“瘦身”。
最近50多年来,人们在钱塘江河口一带不断筑起堤坝等治江缩窄工程后,这些措施有效缩小了钱塘江的宽度。
历史上,钱塘江盐官一带的河道宽深比达35以上;经过几十年的治江后,现在,钱塘江盐官一带的河道宽深比达12左右,趋于合理范围,钱塘江的防洪御潮能力增强。
杭州境内的钱塘江,河道宽深比,现在已处于10左右。“海宁盐官至杭州境内的,不胖也不瘦。”潘存鸿教授评价。
瘦身的方法,并不复杂。除了防筑堤坝外,围垦滩涂,治江缩窄等方法,也都能有效让钱塘江摆脱“肥胖”。
要考虑“瘦身”,但也不能过度
但是,过度的“瘦身”,就像人类减肥失控一样,它也会给钱塘江带来副作用。
潘存鸿教授说,近50年来,人类向钱塘江要了160余万亩土地,并把这些原来是江河滩涂的地方,围垦成了开发区或者城市马路等,这些大规模缩窄江道的人类行为,也会对河口环境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潘存鸿教授等人研究的课题,又叫“钱塘江河口治理与开发-水沙运动和河床演变规律研究”。
据介绍,这项研究2010年已结题,2011年获得了浙江省水利厅的“浙江省水利科技创新奖一等奖”,目前正在申报浙江省科技成果奖。
钱塘江流域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是浙江省第一大河,世代孕育着浙江文明。
钱塘江流域涉及省内杭州、衢州、金华、绍兴、丽水5个设区市,共20多个县(市、区)。现状人口约1607万,钱塘江河口独特的水沙条件,孕育了两岸的杭嘉湖、萧绍宁平原,使之成为一方不断成长的沃土,成为富庶的江南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