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1月2日电(记者 冯源)“请问村里做戏的地方在哪里?”“就在前面,就在前面。”
元旦中午,记者来到浙江省奉化市莼湖镇袁岙村。来自浙江嵊州的群艺越剧团要在这个村里演五天五夜十场戏,看戏的村民络绎不绝。
戏台设在村口水库大坝边上的一片空地上,31日深夜,剧团转场到了袁岙,支起钢架篷布,搭起了一个18米长,10宽的大棚,六七百名观众在大棚里坐得满满当当,有说有笑。
下午一点半,演出正式开始,当天的剧目是新编历史剧《金殿拒婚》,讲述的是东汉初年,大臣宋弘谢绝汉光武帝刘秀指婚皇姐的好意,留下“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千古名言的历史故事。
“这个剧团演得很好,我们在其他村里也看过。”邻村的楼杏花、楼杏文和楼孝文三姊妹站在后排看得津津有味。楼杏花告诉记者:“农村老百姓看戏,戏演得不好是要散掉的,今天天这么冷,但是你看大家都没有走。”
戏台周围有不少赶戏场的商贩,有卖炒板栗的,有卖烤肉串的,还有人支起了充气“城堡”,小孩子在“城堡”里又蹦又跳。来自安徽阜阳的商贩林贺峰已经赶了三四年的戏场:“哪里有村子演戏我就上哪里,一天也能卖上七八十斤板栗,等正月里还要热闹。”
在此之前,剧团已经在奉化的昆亭村演出了5天10场,等袁岙村的10场戏演完,他们又要转到鄞州区的葑里村。团长石国荣告诉记者,剧团50多人,一年要演300多场戏。袁岙村的演出,每场是6500元,而一年的演出收入大概在400万元左右。
嵊州是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的诞生地,全市目前有民营剧团120多个,从业人员4500余人,年演出3万多场,收入逾1亿元。而创办于1988年的群艺越剧团是其中的佼佼者。2010年下半年的演出季,剧团已经演了145天,足迹遍布浙江东部的宁波、台州和温州三市。
紧随农时,群艺越剧团的演出季是按农历进行的。过年之前,剧团可以回嵊州休息十天,然后从正月演到五月。农历六月正值暑天,剧团也可以回嵊州休息20多天,调整剧目和演员,然后再演到十二月底。 “我们与演员的合同是一年一签,自由流动,‘头牌’一个月可以赚3万元,演员平均一年也有17-18万元的收入。”
但是民营剧团的艰苦无庸置疑,他们就借宿在村两委办公楼和老年活动中心里,用竹榻支起床铺,铺上被褥,在房檐下支起锅灶,做菜做饭。每个演员都有一个大铁箱,装着随着的家当。旦角演员王文波说:“我们不比国营剧团,许多事情都要自己料理的。”
“最辛苦的不是演出,而是赶路,经常是演出完了以后连夜赶到下个村子里,不过上了台有了气氛,人就不感到辛苦了。”王文波说,现在农村演出市场竞争也很激烈,要认真演出才能吸引观众。
全本六出戏演到3点半左右结束,村民们意犹未尽地散开了,许多本村的村民忙着招呼外村的亲朋好友到家里吃晚饭。田央村的老农王炳位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本戏讲的故事好,唱得也好,我晚上还要来看。”
“现在村里经济好了,文化娱乐活动也多起来了。”袁岙村村民何雅琴说,“不过大家都还是喜欢看戏,听到锣鼓的声音,身上就有劲。老百姓还是欢迎剧团一年能多来村里演几场。”
“现在我们村里一年做一场大戏,一季度做一场小戏,每个月放一次电影。”袁岙村有七八百名村民,村支书袁公亨告诉记者,去年和今年,村里做了两场大戏,每场都拿到了政府的补助。“去年补助了一万五,今年补助了一万八。”
“我们村做戏,其他村里的亲戚朋友都会来看,像我丈母娘今年就来了。别的村做戏,也会请我们去看,像隔壁的冒头村做戏,他们的村支书就把周围村里的支书都请去了,我们各个村的支部书记一年也难得聚一次。做戏的安全也很重要,所以今天我和村主任老周带了十多个人在边上维持秩序,万一观众看戏互相吵起来了,也好去劝劝。”
演出还没有结束,剧团已经开始烧晚饭了,一散场,演员们没有卸妆就赶紧吃饭。夜里的演出6点开始,剧目是经典剧目《五女拜寿》。
村干部已经让商贩把充气城堡撤走了,为夜场预的空地。袁公亨告诉记者:“这里许多村民都在工厂里上班,下班后晚上都要来看戏,至少要多一倍的人,所以我们要赶紧要让他们腾地方。”
按照村民的要求,晚上开演之前,还要捧一棵“摇钱树”上台,迎春祈福。这棵树准备好了,石国荣的妻子汪良娟用红线,把一串串金橘、糖果、红枣和花生密密地系在“摇钱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