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05日讯 距离拿到杭州市中院的终审判决已经快两个月了,赵先生、钱先生和孙阿姨(化名)的心情却一天比一天沉重。
从2011年的年初开始,他们都在为同一个官司而奔波,那就是状告小区前那几幢新建的楼,挡住了他们的阳光,要求撤销原先的规划许可。
现在,官司是赢了,但一切都没有改变,对面的高楼已经结顶,家里的采光仍然受影响。
两次判决,终赢来官司
这是一个位于杭州城东的大型住宅片区,片区内包括六个不同的小区,有多层,也有高层,有拆迁户,也有商品房。早的建于1990年初,新一些的建造于2000年左右。赵先生和老婆、丈母娘,钱先生80多岁的老爸老妈,退休的孙阿姨和爱人,都住在这个住宅区里。
“知道终审赢了之后,我们还愣了一下。”赵先生和孙阿姨有点不敢相信,“真的赢了吗?”知道终审结果的那天晚上11点多,赵先生还在本地一个知名论坛上发了帖子,“尽管房子高度已经建成,尽管大部分房子已经卖出去,但压在小区居民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
这是一个79位小区居民以“原告”身份参与的官司。2010年,因为小区前面新建的高楼大大遮挡了他们的阳光,且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79位居民状告相关部门和开发商,要求撤销原规划许可。
但在2011年初的一审判决时,他们输了这个官司,判决理由是各项程序合法。“我记得非常清楚,去年过年前一个星期宣判的,当时小区里很多人都去了现场,听到一审败诉后,大家当庭起哄。”孙阿姨有些激动,“大家都留在法院不肯走,最后保安还叫我们劝劝那些年纪大的大伯大妈,怕他们出事。”
因为败诉,那个年过得也别别扭扭。
“不管怎么说,我们家阳光都基本照不到了,为什么官司还会输呢?”在拿到一审判决后的一个星期,孙阿姨等3人作为代表又提出了上诉。
九个月后,杭州市中院终审判决,撤销一审判决,同时撤销对面楼盘的规划许可证。
看上去,事情已经有了结果,但对小区的居民来说,日子却没有什么改变,高楼照样遮挡他们的阳光,补偿仍然没有拿到。“房子都结顶了,都卖出去了,让他们把房子拆了?想想也不现实啊!”拿着这一纸胜诉判决,大家仍然万般无奈。
阳光暖暖的院子,阴冷了
我来到这个小区的那一天,天气很好,天气预报说是多云到晴,冬日的阳光洒在身上,暖暖的。一进小区,门口的公告栏上挂着一幅大大的“喜讯”:生命是有限的,阳光是无价的,小区业主们团结起来,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旁边还附着市中院的终审判决。
“不知道是哪个业主贴的。”说着,孙阿姨领着我去她家。一路上,太阳晒得到的空地上,几位老人围坐在小板凳上,拢着袖子晒太阳。小区每个路口的不锈钢架子上,清一色的晾着花花绿绿的内衣、袜子和被套。这些不锈钢架是社区特地定制的,就是给那些日照遭受了很大影响的人家用来晒晒衣被。
孙阿姨家住在一楼,中间套,和赵先生是一个楼梯道,门对着门。
孙阿姨招呼我进屋坐下。这是一个老式三室一厅的房子,80多平方米,带个院子。上午十点多,屋里很暗,孙阿姨打开客厅的吊灯,房间里才亮堂起来。
“我们家和老钱的爸妈家,大概中午能有半个小时的太阳。”孙阿姨说,对门的赵先生家几乎没有阳光。
钱先生的母亲因为家里日照大受影响,心情很糟糕。我提出去看看老人家,顺便问问这几年的情况。钱先生嘱咐我,一定不要说是记者,一定要少说几句,否则80多岁的老妈一激动,后果会很严重。
下午一点多,屋子里就像冬天傍晚五六点的样子,阴冷潮湿。
“老人家,你们家太阳(日照)不好吧?”
“我们以前都有太阳的,你看看,我们家朝南的房间现在都很潮了。”钱奶奶拉我进了南边的卧室,摸摸老人家床上的被子,冷冷的。
城市变美了,我家的阳光变少了
赵先生、钱先生和孙阿姨都是从中山南路和十五奎巷拆迁过来的老杭州,赵先生家在1994年就住了进来。“分到的是套内面积48平方米,怕不够住,我们家又扩面了16平方米,扩面的价格是1600元/平方米。”赵先生回忆,当年的商品房才1800元/平方米,而且他们家特意从原来的三楼换到了一楼,“以后年纪大了爬不动楼梯。”孙阿姨和钱先生也是同样的想法,都选择了一楼。
“当年我们住进来的时候,旁边都是农田,连条马路都没有。”赵先生说,他们小区是这一带的首批小区之一,见证了新城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
2001年5月,也就是赵先生入住6年之后,新城管委会正式挂牌成立,又过了7年,2008年10月,新城核心区正式开放。赵先生们所在的小区,正好紧邻新城核心区,“作为杭州人,我们是很高兴的,新城发展很快,买东西、交通都越来越方便了。”就在大家觉得衣食无忧的时候,孙阿姨觉得,院子里的阳光越来越少,“原来早上七八点到九点多,太阳就能照到院子里来,后来越来越不对劲。”
后来大家才发现,原来是几幢新建的高楼把阳光挡住了,随着楼越建越高,阳光也一点点地少下去。
“闹了一阵子后,小区里有一部分居民获得赔偿了,几万到十几万都有。”钱先生说,老爸老妈家住在一楼,几乎是最靠近对面高楼的,“我姆妈身体不好,有心脏病,搓麻将的时候楼上人家说,我们都有得赔钱,你们赔多少?”钱先生父母家的情况比楼上人家严重得多,“姆妈气得都发抖,问我为什么阳光挡得厉害的,反而没得赔钱?”
为什么?钱先生也想知道答案。
胜诉了,现状却没有改变
在经历了初期的气愤、不满、激动之后,业主们凑在了一起,准备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
前后联系了三个律师,没人愿意接手,“按道理我们是行政官司,收费只要几千块钱,不过对方说,我们这个案子难办,要疏通各方关系,而且还不一定能赢。”
没人接手,只能自己给自己当律师。搜集证据,学习法律条文,起草诉状,各种困难,硬着头皮也要上。
“光拿一份日照分析报告,我就前前后后跑了一个月。”从家里出发,单程坐上一个小时的公交车,62岁的钱阿姨才能到达和平会展中心的相关部门办公窗口。“每次去,不是不在就是在忙,一直没时间接待我。”钱阿姨只得耐着性子,等在对方办公室。
“记者同志,你说说看,我们接下来能怎么办?”赵先生、钱先生和孙阿姨问我。
我拿同样的问题去问社区的张主任(化名),张主任说,只能在小区公共空间里多做点晾衣架,“不锈钢的架子,800多块一个,小区里有23个,另外还有三个大的。”
采访结束后,我去了小区旁边的一个小公园,下午时光,阳光普照,公园的树上、休闲椅上、游乐设施上,晒着各种衣服。三个大的晾衣架,就放置在这里。
胜诉了,现状却一点都没有改观。依然没有阳光,依然只能去公共空间里晾衣服。接下来怎么办,说实话,大家真不知道。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