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壶一样的盉
腹部有近似阿拉伯数字纹样的罐
萧山湘湖边群山连绵,其中一座叫蜈蚣山。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在这里挖掘出了一片土墩墓群,这是杭州地区第一次大规模挖掘的土墩墓群。截止到去年12月31日,一共清理出31个土墩,其中包括了45座墓葬、708件文物,时间跨度从商代末期到春秋末期。
土墩墓都建在高处
这些土墩墓不是建在山顶,就是建在半山腰的平坡上。
为什么要建在高处?
工作人员杨金东说,土墩,是商周时期江浙一带特有的习俗。根据记载,古人为了使墓葬环境保持干燥,一般都选在山顶或山脊造墓,而且构造十分考究,并且会在墓穴上填土,有的还隔有一层炭层,形成山包或山头。这些墓看起来像土墩一样,“土墩墓”的名字也就是这样来的。
而且,这样的建筑结构,不但可以防潮、防水,而且古人认为山高可以接天之气,离天越近越好。
贵族家族合葬墓
昨天,考古所的工作人员带我到考古现场看了几个墓。
第一个是石框墓,不过现在只剩下零散的石块,不太看得出墓的样子。杨金东说,因为风化严重,发现后只挖了20多厘米,墓就露了出来。不过就是在这个墓里,挖出了113件文物,是这批土墩墓里数量最多的。
第二个是类屋式木结构墓。这个墓里有四个墓室,一个石室墓、两个土墩墓(其中一个已经挖掉了,现在只能看到一个)、一个土墩木室墓。杨金东说,这可能是一个家族的合葬墓。
中间的土墩木室墓最大,长20米、宽4米。是一个长条形“人”字坡的木屋结构(剖面如图)。这可能是古人想视死如生,死后还能像活着一样住在屋子里,所以搭出了木屋的样子。
这个木室墓用的材料是巨大的圆木和方木,当时能用得起木材,肯定是等级较高的贵族,应该是士以上级别。
这个墓的精确年代现在还不能断定,不过杨金东说,这座木结构墓的“人”字形类屋结构,和绍兴印山越王陵十分相似,这对研究越国贵族墓的墓葬制度也很有帮助。
此外,这次发现的还有竖穴浅坑墓、石床墓、平地起墩墓等。
原始瓷和印纹硬陶
土墩墓群里出土的文物,昨天我在蜈蚣山土墩墓群发掘阶段性成果展上看到了一部分,包括印纹硬陶器、原始瓷器、泥质陶器、铜铁器和玉石器等,
其中最多的是釉彩油滑、器形较小的原始瓷,大多是个头小小的碗、盂、盘、杯等餐具。纹饰精美、造型古朴的印纹硬陶也不少,当时都用来做储存器皿。
为什么陶瓷最多?萧山博物馆馆长施加农说,南方地区是酸性土壤,对铜、铁、玉等的腐蚀会比较大,陶瓷则相对容易保存。他还特别提到了两件价值很高的原始瓷。
一个是小小的酒器,很像壶,叫盉(音同“禾”),专门用来陪葬。还有一个叫罐,腹部的装饰纹样很像阿拉伯数字,至于是什么含义,有待考究。
再说印纹硬陶。它经1100℃以上的高温烧制而成,胎质坚硬,敲着会有叮叮的清脆响声,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我国南方地区首先出现的一种陶器。施加农说,早在商代到战国时期,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萧山,陶器制造和工艺已经很先进。这些精美器物的出土,刚好可以为研究中国原始瓷的起源、发展和制作工艺提供重要的实物资料。
土墩墓将继续挖掘
去年3月24日,发现人工盗挖后,杭州市文物考古所与萧山博物馆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这一片土墩墓群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到去年12月31日阶段性结束。
现在,8个守墓人每天24小时守着这片土墩墓群。接下来,挖掘考古工作还会继续。等到全部挖掘完毕,考古所还会考虑做一个大型展出。
这片土墩墓群的挖掘,对构筑中国南方地区商周文化的发展序列、探讨南方地区商周时期的丧葬习俗,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类型多样的墓葬形式,也为探讨中国南方土墩墓的类型特征、演变序列和族属提供了可靠资料。
据都市快报 通讯员 汤洁 记者 刘云 文/摄 制图 李本献
- 萧山湘湖南面的古墓群被盗墓贼“挖醒”
- 第二届中国国际(萧山)跨湖桥文化节顺利闭幕
- 萧山湘湖蜈蚣山土墩墓群首次揭秘 他与勾践有关吗?
- 萧山供电局创新管理模式让提案工作“落地有声”
- 萧山坎山一辆黄沙车超车侧翻 大石块倒进公交车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