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 李本献
昨天,省社会科学院发布2012年《浙江蓝皮书》社会卷和文化卷。两本书回答了你我关注的焦点:收入、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有进步吗?我们的幸福感有多强?能否通过打拼改变自己或子女的命运?社会结构和人们的心理又起了怎样的变化?
2012年浙江社会发展有5个难题
社会改革范本:杭州车改两年节约3442万元
民生数据:城镇居民去年人均赚了3.1万元
蓝皮书预测,去年浙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65万元。
浙江5400万人口,平均接受了8.9年教育,120万外地农民工子女也在浙江获得了读中小学的机会。
如今,95%的浙江人享受到了医保,财政每年对个人的医保补助平均超过200元,90%以上的人有了养老保险。
城镇登记失业率3.1%,创下了14年来的新低。
全省11个设区市保障性住房开工率全部超过100%,全省共完成国家下达年度任务的102%。
浙江近两万个有建路条件的村庄都通了水泥马路,九成村子的生活垃圾被收集处理。
蓝皮书社会卷执行主编、省社科院调研中心主任杨建华说,“杭州公车在争议中探索前行。”杭州车改从2009年开始,两年多时间里,杭州公车数量从1200辆压缩到400辆,目前,除市级四套班子领导、公检法机关、3个驻外办事处外,所有党政机关、参公单位、民主党派、群众团体都初步完成车改。车改单位公车开支比改革前下降30%左右,两年节约公务交通费3442万元。
杨建华认为,这一改革范本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节省财政开支,更为重要的是消除官本位,身份等级制的特权意识,确立官员也只是一个普通公民的现代意识。
中小企业发展艰难民生就难改善:今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焦点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相当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企业信心不足,投资意愿下降。
物价持续高位压缩服务性消费:食品价格是浙江通胀的主要因素,而粮食、食用油又是食品类通胀的“最强双驱动”。如今物价上涨对生活的影响从低收入群体向工薪阶层蔓延,由此抑制了居民的消费需求,为保证生活必需品开支,被迫减少诸如看电影、打球等服务性消费。
要找工作的人比新增工作岗位多61.6万:每一年,浙江有4类人需要寻觅工作岗位,城镇新增劳动力15万人,高校毕业生50万人,农村劳动力进城28万人,还有45万人下岗,合计138万。目前,浙江GDP每年增长8%左右,这样的经济增速能新提供76.4万工作岗位,还剩下61.6万人无处上班。
空巢老人太多,养老金偏低:3年后,每5个浙江人中就有1个是60岁以上老人。老龄化的浙江,养老困难的人不少,城镇74.96%的老人实际上过着空巢生活,农村空巢率也近六成(59.56%)。如今老人们的养老保险金额差距过大,新农保每月只能领取65元,全年800元的养老金还赶不上国家1196元的扶贫标准,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不足公务员的3/5。
梦中的江南水乡在远去:农民上楼,农村正在快速变成城镇,浙江村庄独特的文化空间人文生态受到破坏。浙江很多农村宅基地透着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前晒场,后竹园,前后有大树,竹园往往临河,有水桥,别有韵致和特色。而目前新建的村民小区,照搬照抄城镇风格,体量相仿的楼盘让村庄们千篇一律。
杨建华有些伤感地说,乡村社会的真正意义不在于乡村本身,而在于乡村的公共空间以及公共空间生活培养的社会人文价值。农民集中居住使得“小集体的熟人社会”被强制替换成“大集体的陌生人社会”,淳朴而深厚的千年传统在社区化的居民楼上不复存在。
蓝皮书公布了“浙江社会流动状况分析”。在受访的1213人中,父代52%是农民,22.7%是工人、服务人员、个体工商户等体力劳动者,二者相加达74.7%。而到了子代,办事员、技术员、经理、公务员等非体力劳动者猛升至50.8%。
杨建华说,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勤奋工作,65%的浙江人通过改变自己或后代的职业,改变了命运。
父亲是农业劳动者,但他们的子女中,继续搞农业的只有11.82%。父亲原本干体力活,他们的子女中只有45%的人还在做体力劳动。
蓝皮书分析了儿女对父母职业的继承状况:父代职业是国家公务员的,子女成为公务员的达45.5%,经理人员、私营业主子女有14.3%的人成为公务员,其他职业类别的子女成为公务员的比例都低于10%。
父代是农业劳动者的,约四成子女成为农业劳动者或工人,有7.9%的“凤凰男”成了公务员,6.2%成为经理、私营业主。
杨建华说,此调查可看出,公务人员的代际复制率较高,工人和农民的复制率较低。
65%的人通过打拼改变了自己或后代的命运
你幸福了吗?
蓝皮书发布去年的浙江居民幸福指数调查。有6.8%的人感到生活非常幸福,34.2%的人感到比较幸福,49.3%人感觉一般幸福——有幸福感的人相加占到九成(90.9%),只有不到10%的人认为不幸福或非常不幸福。
大约六成的人满意自己的收入,77%的人满意自己的身体,满意家庭和人际关系的人高达近九成。
有三项幸福指数评价低于60%,评为不及格,最影响幸福感的3桩事情分别是:教育、社会保障水平、就业。
幸福是什么?哪些元素决定着生活的幸福感?浙江人认为,排在第一的是幸福的家庭,第二是健康与长寿,第三是杰出的子女,第四是成功的事业,第五是财富与物质,第六是社会保障水平。
浙江人文化消费只有发展中国家的六成
省社科院研究员、蓝皮书文化卷执行主编陈野在书中用一段颇具气势的话语描述浙江的文化产业:
杭州宋城景区接待游客380万人次,成为中国人气最旺的主题公园;《宋城千古情》观众逾300万人次,演出11000多场,是去年全球演出场次最多、观众最多的剧场演出;打文化牌的横店影视城是中国第四位的旅游区。
顺网科技、华策影视、宋城股份3家文化企业登陆创业板,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浙江中南卡通集团正筹划上市,浙江有望成为中国文化企业上市第一大省。
在产业辉煌的背后,是民众文化消费的尴尬。依照国际惯例,年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文化消费将高涨,超过6000美元,文化消费将井喷,而浙江如今的人均GDP已超过9000美元,按理说已进入文化需求旺盛期。然而,浙江人每年文化消费约1035亿元,在消费总额中只占一成,这个数字只相当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文化消费水平的60%左右。
当前,浙江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远超过2万亿,储蓄率高达70%,高出20%的全球平均储蓄率两倍多,奇高的储蓄率严重限制了即期消费(即钱拿到手就花掉),尤其限制了非生活必需品的文化消费。
据都市快报 记者 王中亮
- 浙江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创1998年以来新低
- 浙江每8人拥有一辆汽车 2148人因醉驾坐班房
- 幸福是什么 11个浙江人的“会心一笑”
- 浙江工商大学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 2011年,九成居民有幸福感 你,幸福吗?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