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1月16日讯
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优先发展城市公交体系,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和快速干道、轨道交通建设,完善市政公用设施,彰显城市个性特色。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出行难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省交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省机动车保有量达1214万辆,列全国第6位,其中汽车保有量658万辆,每8人就拥有一辆汽车;2011年,全省新增汽车数量和驾驶人数再创历史新高,新增汽车115万辆,新增驾驶人138万人。新车在源源不断上路,拥堵现象日益突出。
省两会上,围绕出行难这一焦点话题,本报记者邀请省政协委员、绍兴县鲁迅中学副校长葛伯军,省人大代表、杭州市公交总公司第二汽车公司退休司机池丽华,省人大代表、杭州市园文局岳庙管理处教授级高工唐小敏展开讨论。
优化公交,道路畅起来
“如今不光是杭甬温,就像绍兴这样的中等城市,也正在遭受堵车的烦恼。”省政协委员葛伯军举例说:“在工作日,我要是在下午4时半之后从柯桥开车去绍兴市区,在路上要堵二三十分钟。”
对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优先发展城市公交体系”,葛伯军特别赞同。他认为,治堵首先要大力发展并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必须做到“公交优先”,这是一个共识,包括设置公交专用车道、大力发展地铁,都是确保“公交优先”的有效措施。
“我曾去上海考察,那里的机动车数量超过杭州、宁波,可是交通状况却相当不错。一方面,上海的高架非常成熟,在城市内形成一个环,车行速度快,相当于高速公路;另外不得不提的,就是公交车快捷便利,受到百姓欢迎。乘公交车的人多了,开私家车的人相应就减少了,这大大缓解了城市道路压力。”葛伯军建议,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公交系统投入力度,缩短公交长线距离。此外,对一些二三线城市公交不姓公,由个人承包导致服务质量下降的现象要加以重视和管理。
不仅要发展公交,而且要不断优化公交资源,才能建立起方便快捷的公交体系,让坐公交成为百姓出行的习惯。一些代表、委员提出,要合理分配公交资源,规划公交线路,制订公交票价。同时,还应大力推行智能公交系统。比如在站点,乘客只要输入目的地,就能详细了解怎么乘坐。只有这样,坐公交出行的人才会越来越多,城市拥堵才能得到缓解,而且还低碳环保。
打通瓶颈,交通活起来
交通拥堵,道路不通、“卡了脖子”是一个重要因素。
网友“和风”反映,杭州德胜快速路西延伸段,说了多年至今仍没有通车,已经成为杭州主城区最大断头路,这一带车流量大,如果打通德胜快速路西延伸段,可以较好地缓解城西交通的压力。
当前,随着城市区域不断扩张,跨区块的主要道路,建设速度明显跟不上城市建设发展的节奏,导致在杭州东西两端都有“断头路”存在。对此,省人大代表池丽华认为,城市的“断头路”严重阻碍交通网格化的形成,让市区交通无法“活”起来,出行线路的选择有限,道路拥堵状况不可避免。她建议,打通断头路宜早不宜迟。对已开工建设的道路应集中力量、加快建设进度,最大限度使用好、利用好城市公共资源。
改善交通是个“硬骨头”,任务艰巨,尽管难度大,但一定要拿出方案尽快解决。还有代表、委员建议,相关部门在力促问题尽快解决的同时,还应联合新闻媒体做好对群众的解释和服务工作,科学设置“断头路”周边地区交通引导方案,缓解出行压力。
善用地下,停车不再难
说起停车难,省人大代表唐小敏感受颇深。她家住在杭州老城区,“有时从单位回家,找个停车位还得花30分钟。”
停车难已经成为市民感到颇为头疼的问题。唐小敏发现,在不少时间段,杭州老城区个别道路俨然成了大停车场,众多车辆都停在大道两侧,原本宽阔的道路剩下一半,人为造成交通拥堵。若是刚好碰上道路出现弯道,司机很可能因为视线受阻而发生交通事故。
“实际上,杭州还是有空间可供停车,比如各大商场、路边大楼地下建筑。”她建议各大商场、路边大楼地下建筑除特殊用途外,全部清空,用于解决汽车停车问题。具体操作方法为:清查原地下设施的批准用途,用于公共用途的,政府纳入统一规划;用于商业用途的,政府可采用租赁等商业性办法纳入统一的停车场建设规划。
此外,唐小敏还认为“错时停车”也是一个好办法,应当普及。放开或部分放开职能部门、大型综合场地的晚间停车场,将会腾出数以万计的车位共群众使用,尽可能让资源合理使用。
在收费方面,不少代表认为,应根据城市区位的不同,对停车场地制定差异化的收费标准,充分利用经济杠杆手段,调节交通出行,减轻中心城区的停车压力。特别对于老城区临街发展的、人流吞吐量较大的餐饮、娱乐等服务业,相关部门应根据周边是否有足够配套的停车位,严格进行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