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迪西老人留下的部分感谢信、汇款回执单和捐款凭证。蒋超摄
浙江在线01月31日讯 101岁老人卢迪西辞世,留给家人的“遗产”,是从全国各地寄来的感谢信。昨天下午,在乐清市城东街道新塘村,记者听到了一个好人乐善好施的故事。
卢迪西老人在大年初二寿终,安详地离开人世。按照农村的习俗,老人的很多遗物,包括一些信件都已经付之一炬,仅剩下十余封从全国各地寄来的感谢信和几张汇款凭证。昨天下午,记者在卢家见到了这些信,有从福州大学寄来的,还有来自江西、广东等地的敬老院、寺院等,大多是说捐款已收到,感谢老人。
没有人知道,老人的慈善之路,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从不和我们提汇款的事,我们也支持他,不怎么问,所以不知道他到底给多少人汇了多少钱。”儿子卢国候说,父亲退休前是当地卫生院的一名中医,经常自掏腰包接济一些家庭困难的患者。父亲在退休后的40多年里,隔段时间就跑到乐清城区汇款。后来眼睛花了,写汇款单看不清字了,就让做会计的妹夫帮他汇。妹夫去世后,他又换人帮忙。
40多岁的张建烙是卢迪西老人的邻居。他说,1996年到2000年间,是他帮忙汇款,“一个月去3~5次,大多是汇三五百元,有时候是八百元,邮局的人都认识我了。不过,阿公都跟我说,捐款的事情不要出去说。”一次,老人从报纸上看到乐清芙蓉一户人家发生火灾,损失惨重,就让张建烙赶紧汇钱过去,后来那户人家回了封感谢信。张建烙回忆,阿公的信特别多,专门在屋前挂了个箱子让邮递员放信,家里摆着一摞摞的信,“起码有百来封。”
要汇钱给谁,家人说都是老人自己决定的。“有些是从报纸上看来的,有些是别人那里听过来的,也不管是不是会被骗,他觉得别人需要帮助的,就抄地址让别人帮他汇钱。”卢国候说,父亲平时生活很节俭,几乎没什么开销,每个月1000多元的养老金,几乎都被他捐出去了,每逢“超支”时,会让子女先垫付,自己下个月再还上。到老人去世时,他并没有留下什么钱财。
孙子卢荣汉还清晰地记得五六年前的一件事:老人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一户人家发生燃气爆炸,女主人烧伤。老人发现这户人家就住在孙子卢荣汉家附近,就将捐款装在信封里,让孙媳妇送过去。孙媳妇看信封里挺厚实的,问:“这么多都捐出去?”老人不仅给了肯定的回答,还劝孙子孙媳也捐些,说“住这么近,不捐说不过去”。“年底我们给他的压岁钱,他都会以我们的名义捐掉,也不告诉我们。”卢荣汉说,爷爷经常捐钱帮助他人,但平时不太说捐款的事情。
2008年汶川地震后,新塘村组织募捐活动。村委会主任卢岩程记得,由于当月的退休金已经所剩无几,卢迪西老人就向家人借了500元捐出去。“村里很多人都知道,卢迪西老人是个乐善好施的好人。”卢岩程觉得,像老人如此高龄还能坚持默默无闻地做好事,实在难得,这些感谢信就是最好的见证。
- 年轻人上班去了 大关西二社区组织老人玩游戏
- 河南传奇老人刘嘉收了"杭州戴律师"14年的压岁钱
- 杭州85岁退休教师路边摔倒 清洁工背老人赶去救治
- 宁波一七旬老人为社区老人义务买菜11年
- 宁波学生志愿者走进麻风村 给老人送去新春问候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