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10日讯 鱼胆在民间有“明目、清热、平喘”之说,有人生吞鱼胆来治疗眼疾、高血压、气管炎等疾病,但危险的是,鱼胆一旦使用不当就会导致中毒。
最近,因为食用鱼胆,余姚一男子患上中毒性肝炎,住院17天;另一女子同样因为生吞鱼胆,得了中毒性肾炎,仅血透析就做了5次。
记者了解到,几乎每年宁波都会发生几起类似的中毒伤害事件,去年仅市第一医院就发生了4起,所幸经过抢救,患者生命都无大碍。
医生提醒:鱼胆确有一定功效,但一次摄入量超过2.5克就会中毒,居民在使用“土方子”时应该谨慎。
吃了一个鱼胆住了17天医院
昨天,经过17天治疗,余姚的周先生终于可以出院了。他深深记住了一个道理:偏方不能乱用。
1月17日,周先生买回两条草鱼,杀鱼时发现其中一条鱼的胆特别大,大约50克。
以前听说鱼胆有清热解毒作用,对养生比较关注的周先生猜想,这么大的鱼胆,效果肯定会更好。
周先生把鱼胆洗干净,泡了下白酒,然后一口吞下去。
不到3个小时,周先生开始不舒服了。他以为是拉肚子,自己吃了一些药。
到了20日,周先生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和尿黄症状,实在撑不住的他只好去医院检查。
一检查发现,周先生的谷丙转氨酶超过3800,黄疸1000多,均超正常值近百倍,属于中毒性肝炎。经过17天治疗,周先生才慢慢恢复过来。
医生说,周先生的情况如不及时治疗,随时有可能转化为重症肝炎、肝衰竭,甚至死亡。
乱用鱼胆偏方5次血透才保命
无独有偶,与周先生差不多同时生吞鱼胆住院的还有一名年轻女子。
女子姓吴,今年29岁。因为经常便秘,婆婆告诉她吃鱼胆会有治疗效果。
1月22日,吴女士吃了一个鱼胆试试。没想到,吃了后非常难受,住进医院后,10天没能进食,好几天没有小便。直到5次血透治疗后,才恢复了点精神。
“医生说是肾功能受损,还需要进一步治疗。”吴女士说,服用鱼胆后没多久就上吐下泻得厉害。
第二天去了一家小诊所,因为怕别人笑话,没有告诉医生服用鱼胆的事,挂了3天点滴,见病情没有好转,反而急转直下,才告诉医生自己吃了鱼胆,之后才被紧急送到了余姚人民医院。
现在说起鱼胆,吴女士“谈胆色变”:“差点连命都没了!再也不相信那些‘土方子’了!”
专家提醒
鱼胆有一定功效但须严控剂量
一个小小的鱼胆为何能把周先生和吴女士折腾得够呛?
余姚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张君鸣解释说,鱼胆中的有些成分的确有清肝明目、清热解毒、止咳平喘的作用,但必须严格控制剂量。一次摄入量一旦超过2.5克,就有可能出现肝肾功能受损,严重的会对心脏、脑细胞等造成严重损伤。有些人生吞鱼胆后未出现中毒症状,与个体差异有关,自身免疫能力较强的人可以排出毒素。
张君鸣说,草鱼、青鱼等鱼胆的毒素最强,而且鱼胆对冷、热以及乙醇不敏感,就是说市民即使用泡酒、烹饪等方式也不能消除鱼胆的毒素。类似鲢鱼、鲤鱼等淡水鱼的鱼胆千万不能食用。
此外,还有蛇胆、熊胆等,也需要经过特殊的提炼和炮制后才可入药,而且在剂量上非常有讲究,市民不可盲目服用,以免因误服造成伤胃、伤肝肾等副作用。
鱼胆急性中毒表现:摄食鱼胆后,突然发生腹痛、呕吐、腹泻等类似急性胃肠炎的首发临床表现。接下来12~24小时内,患者会出现少尿或无尿,继而出现肝肿和黄疸,标志着急性肾功能衰竭、肝损害等组织器官受损的出现,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一旦发现有人误食鱼胆,应当尽早给予催吐,以温水进行洗胃,有条件时可给予活性炭灌胃吸附毒物,并用药物进行导泻,尽可能减少毒物的吸收。
东南商报 记者 张明明 檀传才 实习生 陈淑钧 通讯员 陈莹 许鸿晶 宋斌
- 麻将控、电视剧控、KTV控当心突发性耳聋
- 浙江省癌症发病率增加了50% 死亡率大幅上升
- 倒春寒厉害 这几天向120求救的病人一半是心肌梗死
- 庸懒散不仅仅是“亚健康”
- 去年嘉兴报告恶性肿瘤10725例 女性乳腺癌居高不下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