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正月十五,平阳鳌江镇都要举行“迎龙盛典”活动祈福,今年盛典人们更是对温州经济寄予了更好更新的美好祝愿。 新华社发
浙江日报讯 2月16日下午,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接受浙江日报记者专访,就去年9月以来发生在温州的局部金融风波,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温州市场化发展方向没有改变
记者:去年以来在温州发生的这场金融风波,引起了外界较大关注,认为对温州经济造成了较大打击,甚至有“危机”之议论,突出表现在:曾经流动较快的温州民间资金开始进入冬眠期;温州信用体系受到一定伤害。您如何评判这一事件?
陈德荣:对于这场局部金融风波,我们必须全面准确地评判。只有这样,采取的措施才更加有针对性。
这场风波对温州经济确实造成较大影响。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从宏观层面看,主要与国际金融危机深度影响有关;从企业层面看,主要与温州企业自身的一些问题有关;从深层次看,关键在于要素市场化改革不彻底,地方金融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与民营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温州民营经济具有先行性,民间金融相对活跃,对宏观形势和市场变化反应敏感性更高。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去年出现的经济金融问题并非温州独有,只是由于温州作为中国市场经济先发地,格外引人关注。
这场风波,并没有改变温州市场化发展方向。总体上看,现在温州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大局平安稳定。去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特别是新注册企业数明显多于注销企业数,即便是去年10月这个最有代表性的月份,包括困难倒闭在内的注销企业总数300家,但新增企业达1400多家,出现一些波动仍处正常区间。虽然一部分企业出现了欠薪等不良情况,但都在可控的范围内,也没有发生大的失业现象。
应对这场风波,我们重点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一个是立足当前抓稳定,全力保障经济金融平稳发展;一个是着眼长远抓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民间资金投资难问题,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包括向各大在温金融机构派驻联络协调小组,加强银企对接;设立应急转贷专项周转金,帮助企业解决信贷资金周转难题;依法严厉打击逃债和非法讨债行为;协调推进困难企业采取整合重组等措施;召开温商大会,提振信心,改善投资环境;出台金融改革发展配套政策,推进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资本服务中心、民间借贷登记中心等相关工作,组建地方金融监管服务中心,积极申报创建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等。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整个局势比较稳定。这场风波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化,这也是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契机。
记者:这场风波的产生有外部原因,也有内在原因。就内在原因而言,这是否是温州的企业家盲目投资、过度扩张造成的吗?
陈德荣:这场风波并非是温州企业家出了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生死死其实很正常。温州的企业家投资创业意识很强。有些地方的企业家赚两块钱,可能存一块钱,投资一块钱,而温州的企业家是赚一块钱后,再借一块钱,用两块钱投资。温州的企业家富有开拓意识,商行天下、智行天下、善行天下,他们在外地投资经营状况,除了在当地表现,也会在温州有所反映。企业家的投资行为,是根据自己对市场的判断而作出的理性行为。当然,对宏观环境和市场变化的预测判断,没有人能做到百分之百准确。假设有10家企业扩张,可能就有三四家扩张不够,三四家扩张适度,两三家扩张过度。遇到风暴潮时,说温州的企业家都扩张过度,并不合适。
温州一定会再崛起,再辉煌
记者:如何处理注重实体经济和多元投资之间的关系?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方面政府可以有哪些作为?
陈德荣:政府与市场有明确的边界,应当各司其职。企业是实行一元还是多元发展,是搞虚拟经济还是实体经济,是企业自己的选择。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是逐利的,总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有些企业实行多元经营,有些进入了非实体领域,并不是谁教他们的,而是资本逐利的必然选择,因为在宏观背景下,房地产、金融、矿产等领域的回报比较高,导致资本脱离他们原来的领域而进入这些领域。
政府要做的关键是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过去温州很多的企业之所以“走出去”发展,主要是因为温州的发展平台比较小,商务环境、形象环境不够好,达不到一见钟情、赏心悦目的标准。这与政府在环境建设上的缺位有较大关系。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政府必须在公共领域积极有为,着力营造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和良好的生活、商务环境。比如,在当前房地产调控形势下,要通过实施城中村改造、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扩大中低价位商品房供应等途径,让房价收入比回归到合理区间,使温州的生活和商务环境得到改善,从而有利于集聚人才等高端要素,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记者:目前这场风波还在延续,您认为温州能否走出风波并再崛起?市场的力量在其中的作用如何?
陈德荣:温州是市场经济特征比较典型的城市。只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温州拥有的企业家和民间资本等宝贵资源一定会在政府提供的优良环境中转化为发展的强大优势。我相信,经过这场局部金融风波,理性的声音会越来越大,大家更加深刻认识到市场化改革需要深化,必须坚定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温州企业积累了资本财富和经营经验,形成了覆盖全国联接世界的温商网络,只要坚持深化改革不动摇,温州彻底走出这场风波没有什么问题。经历了这场风波,温州以更好更新的面貌出现,是可以预期的。比如说,这场风波对温州的熟人信用带来了冲击,将促成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契约精神的成长。新的市场经济的制度、文化、精神等都将会随着企业家的成长而逐渐成长,一个新温州正在成长之中。
近年来温州的发展速度有所减缓,但经过实践探索,温州一定会在新一轮发展中再度崛起、再创辉煌,全市上下对此充满信心。前不久召开的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关键靠转型,就是要以公共服务为取向推进政府转型,以城乡统筹为途径推进社会转型,以优化环境为载体推进经济转型。在政府、社会、经济三大转型中,政府转型是关键,要打造公正清廉高效的公共服务型政府,以政府转型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民间活力的优势,这是温州发展模式的真谛和精髓,也是温州未来发展需要坚守的。但是,政府在市场领域的放手不能变成在公共领域的放任。政府、市场、社会应该各安本分、各守边界。政府的主要任务是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组织的作用,使市场“无形之手”与政府“有形之手”有效匹配。温州市场“无形之手”是强有力的,只要政府“有形之手”在公共领域有力作为,温州就会有更大发展。
营造优良环境,要充分认清温州发展的比较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形成了许多比较优势,特别是随着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的改善,现在温州已经具备了建设生态型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的基础和条件。温州现有常住人口912万,居全省第1位、全国城市第16位,具有建大都市的人口规模基础;温州是长三角与海西区之间的核心城市,区位条件非常好;气候四季温润,境内山海江河岛平原兼备,自然生态环境很好;中心城市具有比较高的集聚度,又具有绵延的城镇群,已经具备大都市的雏形;温州还形成了覆盖全国联接世界的温商网络,具有其他城市所没有的独特优势。所以,我们坚持以新型城市化为龙头,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为动力,运用航空大都市的先进理念,构建“1650”网络型组团式城市体系,打造优良的城市环境平台。
信用修复,不能重复昨天的故事
记者:如何让民间资金更快地活跃起来?信用问题如何修复?政府如何通过“有形之手”保持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陈德荣:让民间资金重新活跃,这个活跃首先不应该是原有的回归。民间资金的活跃和信用的修复,要通过深化地方金融体制改革来推进,不能再重复昨天的故事。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由于金融体制改革滞后,地方金融体系二元结构特别明显,形成了“两多两难”问题:民间资金多而投资难,小微企业多而融资难。这次温州出现局部金融风波,就是“两多两难”问题的集中体现。一方面是有钱没地方投,另一方面是要钱没地方融,中间这道墙就是体制问题。正门不开开旁门,正道不畅走歪道,地面不行走地下,地下“老高”发育比较充分,民间融资风险比较大,实际上反映了“两多两难”问题,其根本原因是金融体制改革滞后。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必须把解决“两多两难”问题作为主要切入点和重点。
当前我们推进地方金融改革创新,重点抓四件事:一是完善地方金融组织体系,包括加快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推进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做强做大地方银行业金融机构,规范融资性中介机构等,形成与国家金融相配套的地方金融组织体系。二是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包括开展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试点,组建温州中小企业综合融资服务平台等,创新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服务。三是健全民间资本市场体系,包括推动股权投资机构集聚和设立,开展温州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试点等,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繁荣。四是强化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包括设立地方金融监管服务中心,建立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形成与国家金融监管相配套的地方金融监管体系。
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市场经济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政府不能操之过急,不能拔苗助长。只要经济运行的环境适宜,相信民间金融、民间资本能够自身修复、恢复活力,经济能够保持平稳健康较快发展。
记者:政府应如何通过产业导向改变温州当前“低小散”的状况?
陈德荣:经济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什么样的环境就会长出什么样的经济体。温州企业“低小散”是由环境决定的,主要原因不在产业企业层面,而在于政府没有及时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产业平台。小鱼缸只能养金鱼,鲨鱼和蛟龙就需要大海。环境是最大的公共品,环境的外部性决定了公共环境不可能靠市场或企业来创造,必须由政府来提供。政府把环境营造好了,这个地方一定会生长出最健康、最抗风险、抗风暴潮的经济生态。至于里面长些什么产业企业,最好还是尊重市场规律。
只有夕阳的企业,没有夕阳的行业。高新没有产业之分,只要是走在行业最前沿、拥有最新技术和最好创意的,就是大有希望的产业。在流水线上装配电脑跟制作服装没有实质的差别,不能说制作衣服就比装配电脑低一个层次,因为这都是手工劳动。衡量判断一个企业是不是高新技术产业,主要不是看产品,关键看创新,一个直观的标准就是看坐办公室的人多,还是在车间的人多。
我们充分发挥政府规划的调控作用,推进全国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等区域发展战略,抓好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空港经济区、大学科技园、金融集聚区、总部经济园、文化创意园、现代农业园区等特色功能区建设,推进各类孵化器、检测中心、信息服务等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地打造一批产业平台和创新高地。实行企业综合评价办法,完善劳动者权益保护、资源环境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三保”倒逼机制,突出“以亩产论英雄”,分类落实“扶优帮困汰劣”措施,激活企业依靠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把经济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提高经济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记者:大家都希望作为风向标的温州越走越好。这场风波中,温州个别企业经营不善出现的问题被一些媒体突出放大,您对媒体有何要求?
陈德荣:只要是客观公正的报道,政府一定欢迎,同时请媒体多为温州企业说句公道话,多加油鼓劲!
- 温州首次发现“侵入性治疗”感染病例 卫生部门介入
- 温州疾控中心初步鉴定:牛型结核杆菌感染
- 温州出现疑似分枝杆菌聚集性感染 15位病人都针灸过
- 多人疑因针灸感染分支杆菌 温州永嘉“怪病”调查
- 温州永嘉10余人疑在针灸诊所感染分支杆菌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