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06日讯 每年三月,都是学习雷锋月,这个月因此成为让人倍感温暖的月份。49年来,我们学习雷锋,是因为我们需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引领我们人生的方向,告诉我们:人应该这样活着!
同样,我们也需要在我们生活里遇到的那些榜样,那些在流转的时光里以凡人大爱成就他人幸福的故事,让我们相信我们所追求的更幸福、更美好的生活,需要更多人的无私付出来成就!今天,我们刊发“常山好人”汪玉萍的故事,向身边不断涌现的“最美衢州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因为他们,我们相信:雷锋一直在我们身边!
这是关于一名普通农村妇女的故事,她11年默默地抚养一位被遗弃的残疾小男孩,用无私的母爱照顾他的日常生活,尽着一位母亲的义务,用无言的付出,书写了人性最质朴的情怀——爱。
2002年,出生才四天的小常华由于背部长了个大瘤,被父母遗弃在常山县人民医院,后被安置到了常山县福利院。经过治疗,孩子身上的大瘤被割除了。当时在福利院照顾老人的汪玉萍,因为做事情负责有爱心,被福利院领导安排照顾小常华的日常护理。汪玉萍很关心这个可怜的小男婴,很快,小常华就喜欢上了这位“妈妈”。
孩子半岁时,因为“非典”,汪玉萍辞去了福利院的工作,把常华带到了自己并不富裕的家里——东案乡底角村,尽心尽力地把他当儿子来抚养。
常华的疾病影响到了腿部神经,现在他下肢无力,难以行走,汪玉萍就天天接来送去,从幼儿园到小学,风雨无阻。
每天早上6:30,汪玉萍用轮椅推孩子到学校,把他抱到教室座位后回家。做好中饭,11:30送到学校,看着常华吃完,再回家。下午放学,她早早地守在教室门口,把孩子抱到轮椅上推回家,如果下雨就叫上丈夫一起帮忙。由于需要照顾小常华走不开,汪玉萍远在吉林工作的儿子叫她去帮助带小孙子,她也推脱了,这让她内心一直很内疚。
今年57岁的汪玉萍与62岁的老伴并没有多少收入,平时还要靠远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寄点生活费,小常华想要一台电脑查找学习资料,他们两夫妻就无能为力了。尽管如此,在汪玉萍的精心呵护下,常华与同龄的孩子一样,聪明健康,读书成绩优秀,每次考试都是班里的前三名,这让汪玉萍和丈夫感到欣慰和骄傲。
遇到下雨天,汪玉萍夫妻二人一起去接常华。
每天推着常华到学校后,汪玉萍都要抱着他进教室。
看着常华把自己送去的饭吃完,汪玉萍很高兴。
常华一年年长大,汪玉萍开始为孩子的将来操心了。汪玉萍说:“孩子再大起来,我抱不动了……读初中这里(村里)没有了,就要离开了,离开的话,我肯定是记挂的。不知道他长大后会做什么……”
一份爱,成就了常华完整的家;一份爱,照亮了他的人生道路。
来源:衢州日报
- 做百姓身边的“雷锋” 余杭供电局启动光明服务工程
- 蔡奇:杭州有个民办雷锋纪念馆
- 蔡奇:杭州有个民办雷锋纪念馆
- 宁波民警梁斌情牵贫困学子 4年帮扶200多名学生
- 老连长回忆雷锋 热心、上进、口才好、应变能力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