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资讯通 > 便民·提醒 正文
医疗美容与生活美容有啥区别?
2012年03月07日 14:58:27

  现在,很多人为了漂亮,不惜重金去美容院做各种手术,但很多人并不了解生活美容与医疗美容的区别,一些美容院趁机“越界”经营,非法开展医疗美容,造成严重后果。请关注——

  业内公开的“秘密”

  小杨曾在一家美容院做注射隆眉弓手术,采用的注射物是玻尿酸和骨粉,术后出现了肿胀和发热,爱美的小杨这才发现,这家美容院其实并无医疗美容的资质。几经辗转,小杨来到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国贸门诊部就诊,该门诊部布仁主任说:“从取出的注射物中,没有发现不溶的颗粒状物质,基本肯定注射的并不是骨粉。”

  日前,记者走访了多家生活美容院,发现确实如小杨所说。在某健康美容养生会所,记者询问能否做医疗美容项目——注射玻尿酸来瘦脸。“我们这里做好几年了,效果肯定没问题。”女店员热情地说,“注射玻尿酸不仅能瘦脸,还能去皱纹,价格在5000元到8900元不等。在我们这里做手术,整个注射过程只需要3分钟,无论是除皱还是瘦脸,效果都非常明显。”

  走进另一家美容院,在仔细端详了记者之后,店长很认真地说:“你的基础还不错,注射后效果应该很明显。”店长介绍说,注射玻尿酸其实很简单,几分钟后,注射过的地方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根本不用担心什么。“我们有特别供应渠道,所以价格方面非常优惠,一次的价格在2400元—3600元不等。”

  在另外两家美容院,记者看到其服务项目还有文眉、丰胸、除眼袋、隆鼻、穿耳洞、除疤痕等,但这些美容院没有一家在经营场所悬挂开展医疗美容的执业许可证。当记者询问,美容院是否允许做这些手术时。一名美容院人员不屑地表示,美容院做医疗美容手术已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

  多数美容院越界经营

  早在2006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第1号消费警示,国家规定普通生活类美容院不得开展整形美容项目。像漂唇、双眼皮、文唇线、绣眉、去眼袋这些美容项目都属于医疗美容,需要相应资质。一般美容院不具备条件,无菌操作观念不强,易造成感染。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特需医疗部主任马继光表示,从事医疗美容的医生,必须具有《医师执业证书》和《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资格证书》,这两项缺一不可。通常情况下,普通美容院的硬件根本达不到手术的要求,其大都没有符合条件的无菌手术室,手术就在按摩床上进行,消毒设备也仅有消毒柜或者根本就不消毒。而器械的重复使用,很可能会造成一些疾病的交叉感染。另一方面,任何手术都有一定的禁忌症,需要事先检查了解才可以安全动手术,而这些步骤在一般的美容院里全部被“忽略”了。万一顾客在美容过程中出现手术禁忌症,很可能由于美容院缺乏医学应急技术而带来风险。

  “在美容、整容前要分清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的概念。”马继光提醒广大爱美人士,只要动用了医疗器械,医疗药品,对人群进行了侵入性的治疗,如针灸减肥、抽脂瘦身等都属于医疗行为。而使用化妆品、保健药品来进行皮肤的护理或按摩则是生活类美容,则不需经过卫生部门审批。

  在国家严格规定的前提下,为什么部分生活美容院敢于肆无忌惮地从事医疗整形项目?某大型美容院负责人周女士先生揭露了生活美容院从事医疗整形项目的几大诱因。

  首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在美容院工作人员与顾客通过皮肤上的接触,容易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并产生信任感。于是,当工作人员有意“引导”顾客做一些整形项目的建议时,有些顾客很容易掉入生活美容院超范围经营医疗整形项目的圈套中。

  其次,生活美容院的经营由工商部门负责监管,其是否超范围经营的鉴定则由卫生部门完成。而卫生部门只对在卫生局注册的医疗整形医院进行监管,对超范围经营的生活美容院由于没有注册,卫生部门也无权管理生活美容院的超范围经营。这种违规行为,游走于工商部门和卫生部门双管双不管的“安全”地带,超范围经营只要不出事故,经营风险就很小。

  第三,广告诱惑。据了解,现在很多美容院利用媒体广告宣传频打“擦边球”,引用一些新的词汇混淆视听,如“3D曲线动感羽毛眉”“三维像素神奇光疗”。非法广告的盛行,意味着这类广告的监控却是缺失的,为数不少的消费者都是看到广告,心动不已走进了没有医疗资质的生活美容院。

  认清资质小心被“整”

  “由于整形美容业中个别惟利是图的经营者和医师的一系列不规范行为,近年来发生的医患纠纷屡屡见诸报端,不少爱美者受此影响,弃近求远选择去国外整容,造成了本土美容整形行业客源外流的情况。”在日前举办的“健康整形、理性择医”研讨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国贸门诊部丁小邦博士分析指出,10年中,平均每年因美容整形毁容毁形的投诉近2万起,10年间已有20万张脸被毁掉。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大家对整形知识的局限以及对自身条件的认识不足,一味地追求高于自身条件的手术,甚至模仿“明星脸”整形;另一方面部分非正规医疗机构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夸大整形疗效,误导患者,致使患者在其游说下匆忙做出整形的决定。

  布仁认为:预防被“整”,必须要做到知己知彼。“知己”:求美者要清楚自身条件,有一个健康的整形心态;“知彼”:在选择整形机构时,详细了解整形机构的资质、手术医生资质。“根据规定,只有经过卫生行政部门审批,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整形美容医院才能实施医疗整形手术,同时施术者应具备《执业医师资格证》和整形美容临床专业经验。”布仁强调。

  另外,马继光认为,加大宣传让更多的群众弄清楚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的区别,引导求美者到正规医疗美容机构接受服务,这是目前减少整形美容纠纷的一条有效途径。记者 李颖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编辑: 钱芳
16国老外浙江农村体验过年

16国老外浙江农村体验过年

每日关注
  • 一线湖景房成露天厕所 新年愿望不再有人随地大小便
  • 大头儿子官司上身 杭州公司向央视动画索赔156万元
  • 传销“老总”在咖啡馆里开年会 被诸暨警方一锅端了
  • 每10分钟攻击三国主题网游 玩家和游戏公司彻底抓狂
  • 环卫工人愿年轻人少放点鞭炮 盼着回家吃一顿团圆饭
相关阅读
  • 美容还是毁容?美容美发最让女性消费者纠结
  • 办卡容易退卡难 宁波去年美容美发申诉量最多
  • 中国整形美容10年毁脸20万 实际数字远远不止这些
  • 中国整形美容10年毁脸20万 实际数字远远不止这些
  • 在萧山"震轩"里充了好几万的卡 没几天这家店消失了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浙江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