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孙子开口雷倒众人:写得太差,没兴趣看
浙江在线03月08日讯 家住金华市区南苑社区的吴奶奶近日给《浙中城事》热线0579-89111111打来电话:前些日子,有人在我家门上塞了3张“男性健康报”,内容很“黄”的。关键是,这几张小报是我孙子拿进来的,我很担心孩子“中毒”,为了这个事,我和老伴还吵起来了。
记者核实:吴奶奶今年60多岁,老伴老李年纪差不多,孙子念初三。
见到记者,吴奶奶小心翼翼地从煤气灶下面的抽屉里,拿出三张叠成豆腐块大小报纸,“喏,你看看,就是这个,内容多少‘黄’啦。”
“初三的孩子,看这种东西要学坏的”
摊开报纸一看,三张报纸都是保健药品广告,印刷粗糙。上面的字眼很露骨,比如“老公如此折腾,谁来负责”、“销魂的感觉”等等。
“哦哟,我都读不出口。”吴奶奶说,报纸上的这些话,他们这个年纪的老人家可吃不消。
为了保险起见,吴奶奶把这几张报纸藏了起来,看到她紧张的样子,儿子、媳妇还以为吴奶奶在藏什么宝贝。
“这个报纸是上周三我孙子拿进来的,我不知道他看过没有,也不敢去问他。没看就拉倒,要是看过,就出大事儿了,才初三的孩子,看这种东西要学坏的。”
奶奶想问孙子看没看,又不好意思开口
正在吴奶奶不停抱怨的时候,一旁的老李突然“哼哼”冷笑两声,兀自回房间看书去了。
吴奶奶也不管他,继续诉说着自己的担心,“以前看黄片黄书都要被抓,有些年轻人就是看多了才出去犯罪的……”
现在,她最想知道,孙子到底有没有看过报纸上的内容,“这个事情你说怎么办,我一个老太婆怎么去问啊,都不好意思开口提。”
看到吴奶奶焦急的样子,记者便安慰了几句,谁知,这一问,引发了老俩口之间的“战争”。
“都什么年代了”,爷爷觉得没什么大不了
首先发难的是吴奶奶。
记者的话还没说完,她突然朝房间里的老李“呛”了一句:“这种东西,我知道你喜欢看的,不过,不表示你孙子也能看。”
眼见老伴当着“外人”的面损自己,老李坐不住了。他扔下书,冲出房间,声音也高了八度。
“你这个人说不清楚的啊,这种报纸谁都看得到,孙子看过就看过了,已经什么年代了,你每天搞得像地下工作,偷偷摸摸,烦不烦啊。”
老李抢过记者手中的报纸,揉成一团扔在地上,瞪了吴奶奶一眼:“我早说,要么就问问他看没看过,要么你就当没事人,过去算了。”
说完,他气鼓鼓地又回到了房间。
奶奶放狠话,“事情不弄清,不和他说话”
这下,轮到吴奶奶委屈了。
“这个礼拜,我整夜整夜地睡不好,这个死老头子也不管,好像没事人一样,你说火大不火大。”
自从孙子把报纸拿回家,她就没心思出门打麻将了,每天守在家里,“我担心他藏了报纸,就在他吃饭的时候去翻他的书包和电脑桌。”
这个举动被老伴发现了,“他骂我神经病,说我脑子坏掉了。”
老李是个文化人,他觉得这件事没什么大不了,但又懒得和老伴吵,“90后的孩子,听什么嘎嘎的(记者注:Lady GaGa),衣服穿得那么少,我们还不让他看啊。”
老俩口意见不统一,愣是“杠”了一个多星期。
吴奶奶在记者面前放下狠话:“他(老李)要是不把事情弄清楚,我就不和他说话。”
小孙子的答案
“健康报”写得太差
没兴趣看下去
眼见老俩口陷入僵局,记者只好当起了“和事佬”。
这桩家务事的关键,是小孙子到底有没有看过那几张报纸。于是,带着一点尴尬,记者背着吴奶奶找到了放学回家的孙子小李。
“报纸我看了啊。”小李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这种破宣传单写得这么差,我都没兴趣看下去,都是老男人看的。”
小李一边打开电脑浏览网页一边说,他把报纸拿回来,是给奶奶垫灶头用的。
“你们大人别大惊小怪。性知识我也懂一些,根本不用看这种东西。虽然学校教的不多,我不会上网查啊,总不能做一个无知的男人吧。”
遇到这样的情况
不要刻意去问孩子
金华市第二医院院长、精神医学与心理卫生学专家张载福告诉记者,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往往心理成长跟不上生理发育,这时候要给予正确的引导。
“遮遮掩掩,谈性色变的态度只会促发孩子的好奇心。”
遇到吴奶奶家这样的情况,张载福建议,家长最好不要刻意去问,这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平时,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言行、表现。“有些家庭可以摆上台面,用真心、真诚、平等的态度和孩子讨论这个问题,并在讨论的过程中灌输给他们正确的理念,让他们有正确的认知,不被‘小册子’误导。”
张载福说,青春期孩子的家长不要太敏感,要顺其自然,但不是放任发展,“异性同学接触多并不一定是早恋,也有可能是单纯的同学感情,家长的干预反而会适得其反。”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