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09日讯 近日,关于“信用卡无密码更安全”的话题,再次成为讨论热点。这一讨论的起因是,有持卡人称信用卡未离身却被盗刷3万余元,银行认为这笔交易是用密码消费的,因此由持卡人担全责;若未设密码被盗刷,银行可赔偿部分损失。如此一来,不少人认为“不设密码更安全”。那么,这种说法正确吗?记者了解到,无论信用卡设不设密码,持卡人若挂失及时且生效了,所产生的损失银行会“买单”;但在挂失前产生的资金损失,即便不设密码,银行也未必会赔付,原因就在于是否有“失卡保障”。若信用卡无“失卡保障”,无论设不设密码,都得不到银行的赔偿。
“失卡保障”事关能否获赔
“凡使用密码进行的交易,均视为持卡人本人所为。”采访中,几乎所有银行信用卡部的工作人员都这样告诉记者。
银行人士向记者介绍,设置密码意味着持卡人加了一把“安全锁”。信用卡若被盗刷,一般而言,银行无法判断是被盗刷还是他刷。即使报案,如果提供不出具有说服力的证据,一般也会认定为个人保护密码不当,责任还是由持卡人承担。当然,这并不表示未使用密码的盗刷就能获得银行的赔偿。这主要与银行的用卡条款中是否有“失卡保障”一项有关。
据介绍,所谓“失卡保障”,是指银行承诺对信用卡持卡人挂失前一定时间内发生的盗刷损失,承担一定金额的赔付。
保障服务有很多限制条件
虽然银行推出“失卡保障”服务,能对消费者的资金安全起到保障作用,然而,仔细研读各家银行的失卡保障条款就会发现,这种保障服务有很多条件限制:除了只针对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限额内发生的盗刷赔偿外,还明确表示只针对POS机刷卡消费。
此外,持卡人若要享受“失卡保障”,还要走一系列繁杂的程序,首先是要到公安机关报案并将报案回执送交信用卡中心,之后按照银行规定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调查,只有经过银行认定该项消费属于盗刷后,持卡人才能通过“失卡保障”获得赔偿。这对于持卡人来说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能否获赔还是个未知数。
多数普卡没有“失卡保障”
记者发现,很大一部分银行的普卡都没有“失卡保障”服务,而且“失卡保障”的赔偿也有上限,并非全额赔偿。从银率网统计的14家发卡量较大的银行“失卡保障”情况(详见表格)可以看出:
工商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深发展银行的所有信用卡,都没有“失卡保障”服务;中国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的“失卡保障”服务则不针对普卡客户。业内人士表示,这意味着上述几家银行的所有信用卡或普卡,即使不设密码,挂失前发生的盗刷也得不到银行的赔偿。
14家银行中,华夏银行的挂失前保障时间最长,达120小时;其余银行的“失卡保障”时间大部分在48小时。在赔偿金额方面,交通银行的白金卡承诺的赔偿额度最高,达10万元。
另外,所有银行均指出,“失卡保障”只针对POS机刷卡消费,对于通过网络、电话和ATM机发生的盗刷,银行不负责赔偿。
防盗刷还是设密码更安全
“‘无密码更安全’这种说法,其实是对使用信用卡的一种曲解。”建设银行宁波市分行信用卡部总经理助理虞俊强表示,从银行角度来说是鼓励消费者设置密码的,这样可以规避被盗刷的风险。虽然无密码的信用卡享有更多的保障,但是这些“保障”在走过一系列程序后,繁琐不说,银行也未必会全赔。所以,还是使用密码更安全。
广发银行宁波分行信用卡部相关人士表示,信用卡在国内推行不久后,各家银行与国际接轨采用签名制,不设交易密码,但在推广过程中银行逐渐发现,国内的消费者对无密码的签名消费方式接受度不高,加上商家的审核也是形同虚设,所以各家银行又都加设了密码。
据介绍,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无密码信用卡,客户只凭签名即可确认消费。不过,在国外仅凭签名消费的信用卡一旦被盗刷,责任就转移到了银行和商家身上,银行和商家将承担主要甚至全部损失。
东南商报 记者 王婧
- 随手点点链接 银行卡账户和密码信息就被盗了
- “睡眠卡”被人解密 未激活信用卡账户竟已透支
- 漏洞连连14张信用卡被冒名激活 各环节都需亡羊补牢
- "高人"来买充值卡看了一眼不要了 几分钟后卡被充值
- 漏洞连连14张信用卡被冒名激活 各环节都需亡羊补牢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