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鱼汛转战外洋
“当时阿拉上半年在近洋抲点海蜇什么的,在东库、绿华这边,一船能捕上千斤海蜇。 ”刘月定说,“下半年我们就去外洋抲带鱼了。 ”一艘渔船载着一男两女共三名船员,刘月定和“战友们”从花鸟、绿华到嵊山,再到青浜、庙子湖,经过象山石浦,直至台州大陈渔场,就像坐公交车一样,跟随着带鱼鱼汛一站站地走。每年农历七八月份出发,这一走就是三个多月,直到快过年的时候才能回家。
海上作业,辛苦可想而知。“可是上了船没办法,必须把自己当男人用啊。 ”朱满月说,“就算是大冬天,阿拉在船上也是光着脚‘做生活’。 ”
刘月定告诉记者,数九寒冬天,因为没有手套,拉网时,手经常会被冻在网上。刘月定8岁时,右腿还受过枪伤,平时走路都会有点影响,但是一上船也就顾不得这些了。 1958年农历腊月廿四,本来是刘月定的婚期。但是由于出海作业,她直到正月初四才回家完婚。婚后,刘月定在家没住几天,便又出海了。
创作歌曲传唱下海队员
金鸡岙妇女下海队的成立,彻底破除了妇女不能下海生产的迷信。妇女下海队员所在的渔船产量一直比较稳定,特别是王秋绒当老大的那艘船,产量最高。当时县委宣传部还组织人员到金鸡岙采访,创作了歌曲《歌唱王秋绒》,一时在全县广为传唱。此后,金平、青沙等地共有70余名妇女从事下海生产。其他乡镇也积极组织广大妇女投入下海生产,嵊泗的渔业战线上又增添了一支生力军。直至1963年“四清”运动开始,妇女下海队才退出历史舞台。
1962年,刘月定告别了渔民生活,开始学习农业技术,在家种地至今。 1963年,朱满月也不再出海,转而在码头挑货、晒货。那年,她还有了自己的孩子。谈起妇女下海队,两位老人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那段创业经历已成为她们永远难以磨灭的记忆。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