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三化”:一项培养本土化现代职业农民的大胆实践
农业要转型升级,人才培养要变革。市农经局和嘉职院从推出农民大学生培养工程这一刻起,就着手在培养机制和模式革新上连续“跨栏”——
机制上实行“政府埋单,市县联动,量身定做,联合培养”;学员选择上,以现直接从事农业工作的农村村级班子成员、农业龙头企业管理人员、农民合作社管理人员、农产品经纪人、种养大户、农家乐业主、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及有志于农业创业的“本土”农村青年等作为培养的主要对象,具有一定的文化要求(高中、中专或同等学力),并通过国家成人高考录取;专业上以生产技能、经营管理和技术服务为培养方向,开设农村经济管理、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业旅游服务与管理四个专业。
人才培养上实施“学历+技能”的专业化教学模式,实行2.5至5年的弹性学制,采取集中面授、个别辅导、学习小组相结合的办法,以开放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切实解决农村学员工学矛盾;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采用“课堂教学+基地教学+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浙江大学——嘉兴市农村创业人才教育培训基地”这一平台,在浙江大学举办嘉兴市农民大学生研修班,学习“三农”发展的前沿知识,挖掘鲜活的“三农”实践的新现场,开展现场式研讨,学员与学员、学员与创业者之间的多维互动,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过举办农民大学生学历教育班,嘉职院把学历教育与实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嘉兴市新农村一线骨干建设者的水平有一个全面的、整体的提高,成为不仅会实干、而且有较高的理论水平的新型职业农民。”嘉兴市委常委、副市长陈越强认为,农民大学生培养工程的推出,破解了嘉兴市农业、农村人才“下不去,留不住,用不上”这一难题,围绕实际调整学科设置,开展专业化教育,大大提高了地方性高校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契合度,有效提升高校服务“三农”发展的影响力与辐射力。
创新改变着嘉兴市农民职业教育的未来版图。嘉职院注重农民职业培训模式与培训手段的创新,以农民大学生来构筑“三农”人才高地,坚持分类培训,采用校际合作、校企合作、订单培训、定向培养的多种方式,不断提升教育培训覆盖面的做法,推动了嘉兴市农民的职业教育的发展。据悉,自2009年以来,全市通过这一机制共培训了18802人,其中大专学历教育毕业生60人,在校277人,为开展以创新现代职业农民培养机制为先导,以“本土化培养、专业化教学、精英化引领”为内容的“一制三化”培养模式的探索,向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精彩的答卷。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