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治疗不可延误病情
记者了解到,面瘫患者如果不治疗,10个面瘫患者中偶尔有一两个能自动康复,而如果早点治疗,康复率基本在80%~90%。胡医生表示,面瘫患者切不可听信偏方,耽误最佳治疗时间,否则会留下面部后遗症。
胡医生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经过治疗,轻度面瘫患者需要一到两个月才能恢复,重度面瘫患者则需要八个月到一年。
胡医生说,大部分面瘫患者经过治疗会完全康复,但是部分病人会留下后遗症,“比如说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免疫功能很差,在治疗以后容易留下后遗症,不能完全康复。”
对于面瘫的治疗,胡医生告诉记者,除了一般的药物治疗,还有针灸理疗,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两者综合起来效果更显著。
“其实病人在家里也可以自己采取一些恢复性措施!”茅医生表示,面瘫病人在家中可以适当补充点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1、B12等。病人还可以试着对瘫痪的面部进行热敷,或者用双手从下往上按摩脸部,活动面部肌肉,促进面部神经的恢复。
医生还补充说,面瘫的病人因为眼皮不能闭合,因此在晚上睡觉时,眼球经常会干涩或者有灰尘异物进入,所以面瘫病人晚上睡觉时最好用纱布等遮挡一下面瘫部位的眼球。

近期高发与“脱得早”有关
“近期面瘫的高发,还是跟人们没有注意保暖有关,特别是有些年轻人衣服穿得太单薄了。”胡医生说,现在冬春交替,衣服千万不能脱得太早。特别是感冒的人,要做好保暖工作。
记者在市区街头看到,很多年轻小伙子都已经脱下了厚厚的棉衣,穿起了修身的小外套、小西装,虽然冻得瑟瑟发抖,仍旧坚持“要风度不要温度”。
记者了解到,以前来门诊看面瘫的病人,以老年人居多,他们的免疫力相对较弱,但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老年人越来越注重保养,天冷的时候就不出门,出门会注意保暖。年轻人却往往仗着自己年轻,忽视保暖工作,再加上工作紧张、压力大,导致抵抗力下降,反而容易面瘫。
预防面瘫,要注意防寒保暖。医生建议,出门时,最好戴顶帽子,围个围巾。骑电瓶车、自行车上下班的人,最好再戴个口罩,穿上护膝;疲劳时,更要注意避风;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自身抵抗力、免疫力,以抵抗病毒入侵;保证合理的起居作息,少熬夜、少夜生活、少饮酒;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过于紧张。一旦面部出现痉挛、抽搐,要及时就医治疗,传统的针灸疗法对类似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春捂”是有诀窍的
“春捂秋冻,百病不碰。”一直以来是民间养生俗语。春天气候多变,乍暖还寒,各种疾病进入高发期。这个季节,早晚温度较低,人们外出时穿衣要注意保暖;平时睡觉、坐车时,不要将风口对着面部;洗完澡或刚出过汗时,不要马上到室外。
中医里常说,风为百病之长,具有善行数变的致病特点。意思是说,很多疾病都是因外感风邪而引起,风邪入侵,可以诱发各种疾病。因此,春天捂一捂还是很有必要的。
“春捂”怎么捂?记者了解到,15℃是一个临界温度。医生建议,气温低于15℃,最好“捂一捂”,哪怕是出了太阳。如果气温高于15℃,平时身体素质好的,可以考虑穿得单薄一些。
中医里有个说法叫“寒从脚下生”。因此春捂的重点是下厚上薄,春天换装时,也应该先换上衣,后脱冬裤。现在很多年轻人衣着却相反,往往上身羽绒服、毛衣、围巾,下身只穿薄薄一条裤子,这样是最容易患病的。因此棉毛裤是千万不能提前脱的!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