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间金融30年
●最早在温州民间最典型也最普遍的一种民间融资方式,就是“会”,俗称“抬会”、“标会”。这是为了盖房、办红白喜事或购置大宗物件所需,亲友聚在一起,聚集资金,轮流使用。
●上世纪70年代后,由于家庭工商业的发展,抬会从单纯的消费,进入生产、流通领域,抬会也逐渐演变成高息融资。
●1984年9月,苍南人方培林开办了“方兴钱庄”,成为新中国第一家由私人开办的金融机构,但第二天就被迫摘牌,从此由公开变成地下,先后存活了5年时间。
●1986年11月,杨嘉兴等8人集资31.8万元创办全国最早的“股份合作制信用社”鹿城城市信用社。6天后,东风家具厂厂长苏方中创办了第一家私人独资的城市信用社——东风信用社。
●1988年,经省人民银行批准,温州设立了16家农村金融服务社。1992年8月,温州第一家农村合作基金社在苍南成立。
●从1995年开始,陆续出现信用社破产,这些民间金融组织开始走下坡路。1999年,温州政府与金融监管当局采取分步骤退出市场的政策,至2001年,“两社一会”全部退出。
●2002年,温州成为全国唯一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但因种种原因,改革并未深入实施。2004年6月,由9家在行业中颇具影响力的民营企业组建的中瑞财团举行揭牌仪式,加盟企业集金融、实业和贸易为一体,试图走出另外民间办金融的方式。
●2008年,温州启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将“个人境外直接投资”作为温州市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予以推进,但之后被叫停。
●2012年2月29日,温州第一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瓯海信通民间资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开始试营业。同时,温州市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试点在鹿城区启动试点,将于近日挂牌。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