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柜里是浙大珍藏古籍
浙江在线03月30日讯 坐在鸡翅木的杌凳上,手捧一本“宋版”线装书《三国志》,是不是很有“流水无弦万古琴”的雅致情怀?在浙大西溪校区图书馆新开放的古籍阅览室,你很容易还原这样一幅图景。
西溪校区图书馆的古籍阅览室,因为颇具“中国风”特色,在微博上被很多人羡艳。有网友发了该阅览室的一套照片,还花痴地憧憬:“明天就背起书包上图书馆自习去!”
昨天,记者实地探访了浙大古籍阅览室,室内藏着近1万册古籍(主要是仿真影印本《中华再造善本》,真正的古籍在古籍书库)。不过,这座矜贵的“书堂”,姿态倒挺亲民:“师生只要想查阅古籍资料,或在这古典环境中研究学习,我们都非常欢迎的。”浙大图书馆古籍特藏部主任高明告诉记者。
近万册古籍,大部分来自两座藏书楼
古籍阅览室位于图书馆5楼东侧,3月12日才重新正式开放。从外墙看,图书楼已经上了些年纪。
记者走进阅览室,除了木香,即是满眼的“木色”。270平方米的阅览室,被规整地分成了3个区域——展览区、藏书区和阅览区。按照高明的说法,整个阅览室的家具采用的都是明式风格:“庄重典雅,古朴大方,所以你看不到太多雕龙画凤的东西。”
目前,阅览室正在举办“芸香百年,求是珍秘——浙江大学珍贵古籍展”。据高明介绍,此次展览在阅览室开放当天揭幕,为期一个月,是首次规模展出馆藏元明清古籍善本,展出的48部古籍,是从159部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精心遴选出来的,是浙江大学古籍中最有价值、最具代表性的文献。
高明告诉记者,算上展出的善本古籍和收藏的第一期《中华再造善本》,阅览室共有近1万册藏书。
这么多珍贵古籍,都是从哪儿来的?高明告诉记者,馆藏2万多册善本,大部分都来自我省著名的两座藏书楼——玉海楼和嘉业堂。
玉海楼位于温州瑞安,由清末藏书家孙衣言和孙诒让父子创建。后来,孙诒让之子孙延钊将玉海楼藏书中最精华的部分——3000多册善本书送给了浙大;而嘉业堂则位于湖州南浔,也是当地很牛的藏书楼。
在藏书区的四个大书柜里,满眼是蓝色函套的“大家伙”——《中华再造善本》,记者看了一下,有《三国志》宋、元、明的订修版,也有《资治通鉴》的宋版。其中,仅一部《汉书》,就有两个版本,一种40册,一种80册。
先满足专业人士,但开放程度也很高
昨天,有人把古籍阅览室发到微博上,引起网友热议,“那里还能无线上网?”“我们能不能去浙大的古籍阅览室坐坐看看?”
高明告诉记者,古籍阅览室去年1月开始设计,直到8月才动工。为什么?“是为了给浙大师生营造了一个古色古香的一流的学习研究环境,使读者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同时,享受图书馆舒适便捷的品质服务。”高明说。结果是五易其稿,不过反复打磨出来的设计,确实挺有古朴特色。
当然,“古朴”也绝非一个华丽空壳。记者证实了下传说中的“无线上网”,打开手机没多久,就搜索到了满格的无线信号。昨天现场还有学生熟练地把一本中华再造《汉书》放到翻拍仪上,然后用相机拍下当前页。“一些读者喜欢这样把古籍资料带回去,然后再慢慢研究。”高明说。
据记者了解,在北大、清华、复旦等高校,其实都有类似的古籍阅览室,但像浙大这样有味道的还真不多。
自3月12日开放以来,古籍阅览室的“上座率”始终维持在六七成左右,也有爆场的情况。
不过记者看到,其中一张阅览桌上,放着“留座”的桌签。
高明解释:“阅览室的功能,本质上还是古籍资料的查阅,如果来自习的人坐满了,这张桌子肯定要留给‘专业需要’的人。”
- 浙江日报与浙大联办座谈会——清明时节忆先烈
- 115年校庆115对新人 浙大要办校友集体婚礼
- 浙大自主招生考官详解"看图答题" 明年可能考动手
- 小学图书馆看书、借书难 但是图书角火热班班都有
- 记者倾听湖州居民各种声音 社区图书室 你怎么了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