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06日讯 长兴白岘乡五通山村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扫帚村”,虽然村不算大,市场却不小。“长三角的各大城市乃至全国不少地方,都有五通山的扫帚,去年的产值超过了5000万元”,近日,在记者探访这个“扫帚村”时,村书记俞汉强这样说道。
说起五通山村的扫帚行业, 63岁的罗正良可谓是个元老级的人物,他和扫帚行业打了近30年的交道,用乡里领导的话说就是:“他是白岘扫帚的‘活化石’”。采访中,记者幸运地见到了这位“扫帚元老”。“做扫帚虽然不需要多大的技术含量,但也是一篇大文章……”罗正良告诉记者,扫帚是个“粗糙品”,一把的价格只有三四元钱,利润不高,但市场需求大,图的是薄利多销。在罗正良的仓库里,记者看到五六个工人正在忙着编扎扫帚,捋、修、绑……经过几个娴熟的动作后,没几分钟,一把扫帚就诞生了。访贤村的汤荣芳女士是罗正良厂里的老员工,编扎扫帚的手工活她已经干了20几年,她告诉记者,正常情况下,一天能编扎扫帚100多把,每月的工资也有3000元左右。现在,罗正良的扫帚厂,每月的扫帚产量在2万把以上,大多销往上海、南京、苏州、杭州等长三角地区,年产值达到了120万元。
在罗正良的仓库里,记者还发现,即使是相同的原材料,生产的竹扫帚也有所不同。罗正良告诉记者,带叶子的是马路扫帚,主要销往上海、苏州等地,用于街道灰尘的清扫;不带叶子的光扫帚,是运往织里环卫所的,多用于服装厂废布料的清扫;另外,扫帚柄也有长有短,都是为了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尽管技术含量不高,但对市场需求的熟悉程度不能不高”,五通山扫帚之所以受欢迎,除了结实耐用外,迎合市场需求也起了关键作用。
在和罗正良的聊天中,记者得知,五通山村有近50户人家从事着竹扫帚生意,他们的扫帚不只“扫”遍了长三角,有些经过复杂程序的加工后,还出口到日本,而相应的价格就可以翻几番,甚至十几番。除此之外,有些扫帚大户,还准备把自己生产的扫帚注册商标,做成品牌,来赢得更大的市场。
- 浙江出台法规约束建筑市场 杜绝"楼歪歪""楼脆脆"
- 土地市场4月打破零挂牌 桥西宅地花落谁家成悬念
- 【浙江在线】浙江出台法规约束建筑市场 杜绝"楼歪歪""楼脆脆"
- 杭州工商突击整治葡萄酒市场 查获问题红酒9398瓶
- 杭州工商部门整顿葡萄酒市场 近万问题红酒被查扣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