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形成资本市场的“温州板块”
第七条提出,要培育发展地方资本市场,确保上市后备企业50家以上,2015年末上市公司总数超过30家,逐步形成资本市场的“温州板块”。规范产权市场,依法合规开展未上市公司股份转让试点工作。“努力把温州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及技术、文化等产权交易的场所”。
除了发展地方资本市场,发展直接融资的另一举措为第八条——“积极发展各类债券产品”。征求意见稿提出,要扩大地方政府债、企业(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债等各类债券产品的发行规模,争取年度发债80亿以上。
第九条则提出,要扩宽保险服务领域,“积极探索保险资金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第十条强调,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推进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完善经济主体信用信息记录。
方案的最后两条涉及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第十一条提出,设立温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防止出现监管真空”,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典当行、寄售行、调剂行、投资类机构以及网络贷款服务机构等市场主体的管理,每年现场专项检查达到20%以上;第十二条提出,建立金融综合改革风险防范机制,提示宣传民间借贷风险,防止民间借贷转变为高利贷、非法集资行为,设立温州市金融犯罪侦查支队,建立金融法庭。
D.“利率市场化”依旧缺席
“这几天我们大家都在忙碌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实施细则制订。不过,这个实施细则要得到温州市委市政府的同意,浙江省政府的批复。”4月1日,张震宇曾在微博上说。
张震宇还说,该方案“很可能在省政府召开的‘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动员大会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推出。”
一位参与讨论的专家表示:“方案很详细,步子迈得更大了。但我的担心是方案的最后两条,还是在强调监管。希望在方案实施时,能侧重前面几条,鼓励发展和创新,而不要以后两条为依据,再去限制市场主体的行为。”
在组织保障方面,征求意见稿还提出,设立“金融改革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国内外知名经济金融专家,不定期为试验区改革提供决策咨询。
来自温州市金融办的消息显示,浙江省将成立“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领导小组”,负责对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方案的实施指导和帮助协调推进工作。温州市也将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协调小组”和若干工作推进组,协调和推进各项改革的具体工作。
不过,征求意见稿中,依旧未提及“利率市场化”事项。“利率市场化是个大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别的措施可以在一个地区先试,但考虑到外地资金可能大规模流入,导致区域内金融风险的集聚,所以决策层在这件事情上比较谨慎。”史晋川对记者说。
E.企业反应不尽相同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温州企业对试验区的作用反应不尽相同。
森马集团董事长邱光和认为,这对温州来说是个历史性机遇,温州经济走到了新的历史起点。
温州爱俪嘉妮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崇海告诉记者,金融改革对企业的影响究竟有多大现在还很难说,还要看实际操作力度。现在民间信用普遍受损,恢复起来比较难。而且,资金对企业固然重要,但企业好坏不完全取决于资金,影响企业的因素很多。
浙江超云鞋业公司董事长陈先生也向记者表达了类似观点:金融试验区成立后,企业可能在融资方面更加便利,但仅靠金融改革还解决不了温州企业的根本性问题,其他方面的配套改革也要跟上。
尽管存在诸多困难,但企业对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的作用还是比较认同,甚至有些外迁企业想回乡投资金融机构。
河北浙江企业商会秘书长陈千朗向记者透露了这个想法。他说,“现在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获得批示,今后在金融方面可能有更多的机会。商会在河北成立了投资公司,正准备寻找时机投资金融项目,今后可将部分资金用到家乡金融试验区投资上。”
据每日商报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