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4月11日讯安吉县昆桐中学是安吉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踏入校门,看到的只是再普通不过的操场和稍显陈旧的教学楼。但是走近教学楼,就会发现走廊里、教室里“人潮涌动”,不少还举着摄像机、记着笔记。问了几位,全是前来该校听课取经的老师,有来自舟山的、有杭州科学教研组的,还有江西的、江苏的老师,是什么样的教学能吸引这么多学校的老师前来参观学习?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正是上课时间,学校敞开了每个教室,任由参观旁听。
看到的学生:自信、阳光
每个教室都很热闹,不见传统的课桌摆放,是小组式的围桌而坐。学生们按照小组各自围成一圈在讨论着什么,甚至很多是站着的。与传统课堂大相径庭,但学生的投入程度却是百分百的,虽然周围许多拿着相机、摄像机的参观者在自由地走动观察着,但这些丝毫没有影响到学生们。他们认真地对着手里各自已经被批改过的“试卷”逐题讨论。仔细察看,看到的是一张物理“试卷”,他们正在相互讲解题目,“这道题,我是这样想的……”“这样不对,我觉得应该这样理解……”实在有点看不明白,难道每堂课都这样上吗?学生很自信地向我们解释:“对,我们这是在小展示。在小组里讨论,不懂的可以问老师。”
还有一组学生走到了黑板前面,在黑板上画图、解题。才发现前后黑板,被分成了6份,每份都有一个名字,比如“智慧之光”“光明之源”……原来黑板分给了每个小组,每组在自己的领地里可以自由探讨展示。在黑板上演示的同学一边还给全组的同学讲解,组里也有同学等他讲完了再去做补充。一个个侃侃而谈,没见丝毫怯场。直到有一题,大家都觉得不是很明白了,于是举手找老师。
真的,老师在哪里?我们一直都没看见上课的老师呢。
看到的老师:引导、鼓励
老师其实一直都在,因为听课参观的人太多,被淹没在人群里了。老师在各个小组间走动,遇到学生有难题,才上前帮助解答。
一圈下来,老师才站到讲台上开始讲课。他请学生们用生活中的案例来说明力的相互作用关系。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代表上讲台来讲,老师对每个上台讲的案例做点评。有学生讲的原理并不正确,老师纠正和讲解后说:“虽然你刚才讲的不能说明力的相互作用原理,但是表现的精神很好,给你们小组加一分。”这样的鼓励,使得学生们不断踊跃发言,不怕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老师讲解了原理后,又请学生上来画图演示,并继续请学生组之间评价正确与否,如果有不同意见,其他组的学生就上去纠正,充分讨论后,老师做最后的总结归纳。
一堂课,老师讲课的时间真的不多,据说只有8分钟。
接触到的教育: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所有这些让我们震撼和疑惑的教学景象,最后在昆桐中学校长谢昱圣那里得到了解答。
谢校长从自己调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长讲起,因为痛感教育在应试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两年多前通过课堂流程改革,形成了如今名为“六步三查,以学定教”的独特教学模式。所谓“六步”是指该模式倡导把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利用教师提前设计的“导学案”,通过课前自学、课前分工、小展示、大展示、课堂小结和当堂训练六个环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而“三查”是指在这过程中老师批阅导学案、巡视小展示情况和当堂训练检测三个环节,在这其中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成为了学生的学习帮手。老师根据学生的自我学习情况来指导学生学习。45分钟的课堂,老师的讲课时间仅仅只有8分钟。“八分钟课堂”的教学理念也应运而生,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给予适时的启发、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我们旨在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模式,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谢校长说。在这里,没有优差生之分,只有乐学、善学、勤学之分。课堂上,你可以看到阳光、自信的农村孩子,他们善于沟通、乐于表达,在讲台前从容地解题、熟练地演示,在众多同学、老师和参观者面前面无惧色。你会感受到学生是爱学习的,所以他们主动、积极,整个学习氛围在相互竞争和互帮互助中更显融洽。
如今,“昆桐模式”不仅吸引了众多省内外中小学教师前来观摩学习,其教学成就也有目共睹。从安吉县教育局得到的消息是,该校2009年启动课改,一年后成效显著,综合排名从全县24所中学中的第14名直线上升至第3名,被划入全县后20%的学生仅为一人,前100名中占了45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所身处群山中的乡村中学,建校已有40多年历史,现有近500名学生,12个教学班,但教师只有37人,外界甚至戏称其为“331工程”即三流的设施、三流的师资和一流的学生。虽为玩笑话,但也真实地体现了昆桐中学教学改革的成效和影响力。
是什么绑住了课改手脚
这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既没有所谓优质的生源,也没有所谓优质的教师,甚至教学设备也落后而陈旧。我们没有看见塑胶跑道,也没有看见信息化智能教学设备,但是我们看到了学生浑身散发的阳光和自信。而这些,是我们在城市里一些所谓名校的学生中间很难找到的光芒。
我们一直在喊减负,学校也一直在说素质教育,但我们许多学校的孩子仍然在“无奈”中跟着高考指挥棒走。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穿着一套不合身的灰色校服,背着沉重的书包,面如菜色地奔波在学校、补习班之间。他们的眼神日渐黯淡,他们不爱讲话。不是因为营养不良,而是课业的压力实在太重。
教育改革就必然会影响成绩吗?学习只能是由填鸭式讲课和反复大量的习题、考试组成的吗?今天的昆桐中学让我们看到了教学改革的光明。也许,这样的改革并不是什么新鲜模式,我们早就听说过自主学习,听说过研究性学习,也听说过讨论式学习,但是真正去实践去尝试的学校却寥寥无几。所以,改革是在这样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取得了显著成效。因为昆桐中学的校长有思考也有实践的勇气,因为他没有太多来自家长来自社会舆论的压力。
我们的老师们被什么绑住了手脚呢?是急功近利的考试成绩排名还是教学的惰性?是追求完成学校的考核指标还是考虑自身的名利地位?在深深感叹昆桐中学的学生“真幸福”的同时,衷心期盼更多的老师面对升学压力的时候,能用冷静的头脑分析一下,究竟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究竟要教出怎样的学生才是成功的教育?
- 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听大学生热说“新三农”
- 数学做错3题罚抄180遍 家长“斗罚”绝招引学生热捧
- 必须用实习单位座机打电话汇报 学校查岗 学生为难
- 金东农村推广“三沼”综合利用
- 住房三重境界 算算你第几重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