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17日讯 昨天上午,省中医院血液科12楼110张病床,住满了各种血液病病人,他们中大多是白血病患者。走廊角落一间病房,门外挂着“干细胞采集室”的牌子。里面躺着一位浙江大学大四女生,她叫邵洲力,正在为白血病患者输送“生命种子”。
她捐献的“造血干细胞”,与北京一位80后的白血病姑娘配对成功,这可是不到1%的几率啊!
一墙相隔的白血病患者,还在苦苦等待相配的干细胞。一位白血病小男孩的妈妈悄悄来到邵洲力的床旁,摸着她的头说:“你真有爱心,我代表白血病病人谢谢你!真希望像你这样的好心人多点,我儿子就有救了……”
浙大尖子生,大一时加入骨髓库
浓黑短发、丝边眼镜、笑容灿烂。这是记者见到邵洲力时的第一印象。她躺在床上,两只手臂连着管子,干细胞就从她身体中输送到了床边的机器中。她不时抬头看看那个收集干细胞的袋子。180毫升的干细胞悬液,采集工作持续了整整3个小时。昨日下午,这些宝贵的干细胞,由省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坐飞机直送北京的一家医院,并将在第一时间,输给一位80后的白血病姑娘,以挽救她的生命。
“北京那个姑娘叫什么名字?”我问小邵。小邵摇头说:“她是谁不重要,但我很高兴这次可以救她。”
小邵说原本是定在去年年底捐献的,可是那个女孩病情突然很危险,无法接受移植。“我当时为她担心极了,怕她熬不过来。还好,她挺过来了,现在适合移植。我真为她高兴。”
小邵1990年出生,余姚人,刚满22岁,是浙江大学巴德年医学班的女生,这是全浙大选拔出来的“尖子生”,八年制,毕业都是医学博士。她在大一时就加入了中华骨髓库,那时候刚满18岁。小邵说,当时她和好多同学一起献血,加入骨髓库。没想到,当自己大四时,实现了挽救一个白血病患者的愿望。
前几天,小邵提交了自己的研究生志愿:想做一名妇产科医生。这次捐献造血干细胞,是她挽救患者的第一次“实际行动”。
她用学到的医学知识说服了父母
我问小邵,你来捐献,父母知道不?这次陪来了吗?小邵轻描淡写地说,知道的,他们尊重我。
去年下半年,小邵第一次接到了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你加入中华骨髓库留下的血样与一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你愿意捐献吗?
小邵用了一天的时间考虑。这一天,她先上网查找与捐献造血干细胞相关的科普知识,了解到捐献干细胞和捐献成分血的过程差不多,而且从生理上说,人体血液中的造血干细胞,一般一周左右就新陈代谢掉了,捐出来救人,并不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
掌握了这些知识后,她给老家的父母打了个电话。
最开始,父母不太理解:“你年纪小,万一对身体有影响怎么办?”小邵就把专业知识拿出来了:我自己就在学医,以后要做医生,教科书上都写了,对人身体不会有影响的。我捐一点细胞,就给他人一个活下去的机会,这事多好!
善解人意的父母,最后都支持有主见的女儿。
第二天一早,小邵就给省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回复了电话:我愿意捐!幸运的是,小邵与对方的骨髓高分辨配型也吻合,小邵可以捐献了。
隔壁病友说,谢谢你,年轻的姑娘
昨天,在病房里,班上好几位同学来探望小邵,陪床、买饭,照顾小邵。她们对小邵的评价,就是“低调”。
“这事连我们班主任都不知道,不少同学发现她‘失踪’了,才知道她在做这么一件好事。”大家笑着说,为了支持小邵成功捐献,从过年以后,同寝室的另外3位姑娘,每天陪她跳舞、打排球,锻炼身体。
小邵住院3天中,几个同学轮流陪夜,一起做救人的好事,大家都很开心。
昨天,还有一件事让小邵得到了做好事的满足感:这个病区好几位白血病人和家属过来探望她,“听医生说你年纪很小啊,真是谢谢你!”
- 哥哥徒步从义乌到南京 沿途为白血病妹妹募捐
- 丈夫患白血病放弃治疗 妻子:我不会让你倒下的
- 为挽救一名3岁白血病患儿 郑卫军两度捐献造血干细胞
- 白血病妈妈绣出巨幅十字绣 留给女儿做嫁妆
- 遭车祸离世 35岁的他捐献一肝两肾挽救3名重症患者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