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4月16日电春暖花开,江山经济开发区兴工路3号附近居民,纷纷打开窗户,让温暖的阳光洒进屋里。这一寻常举动对这里的居民来说,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直到去年底以前,家里朝南的窗户就没敢开过。臭味实在让人受不了,现在总算好了。”一位姓王的居民感慨道。
从居民家里望出去,隔着一条马路,就是江山市港琦印花材料有限公司。生产依旧在继续,但困扰周围群众的臭味闻不到了。原本面临消亡的江山印花浆产业,因为实施了联合治污这一新科技项目,不仅解决了污染问题,还借势成功转型升级,重焕生机。
印花浆是纺织品涂层加工的必需原料,在江山市已有20多年生产历史,有规模企业19家,年产量2万多吨,占国内同类产品产量的50%以上。由于过去缺乏合理规划,这些印花浆企业散布在江山经济开发区,加之工艺落后,设备陈旧,“三废”尤其是废气污染明显,恶臭往往影响到企业周围两三百米处,群众意见很大,一直是当地环境污染投诉最多的行业之一。
在政府部门的督促引导下,前些年,各家企业也尝试了活性碳吸附等多种方法,但收效甚微。“要彻底整改至少要500万元,可我们厂一年产值才不过千把万元,等于是让我们关门。”江山市华丰化工厂董事长祝培华很为难,“何况,就算拿得出这笔钱,也没有整改的场地。”但不治污,显然不行,产业面临整体关停的危险。在深入调研,多方求证的基础上,江山市启动了行业联合治污方案。
江山环保局负责人说,联合治污就是把所有企业的主要污染生产环节——粘合剂生产工序“整体搬迁” ,集中采用先进设备和工艺进行生产和治理。“印花浆企业的污染主要集中在粘合剂生产工序。”在政府部门的促成下,江山市港琦印花材料有限公司等印花浆企业联合组建江山市联达印染助剂有限公司,投资7000多万元,历时两年多,专门生产清洁环保的印花浆粘合剂,可年产5万吨,并于去年10月投产。
记者在联达助剂厂没有闻到臭味,只有在生产车间才有轻微异味。臭味去了哪里?车间监测仪表工人祝小明告诉我们:“以前往反应釜加料都是人工,现在原料都是储存在大型槽罐里,通过管道输送进反应釜,整个过程都是密封的,全自动化控制,臭味自然闻不到了。”公司办公室主任汪泽富领着我们边参观边介绍:“现在全市19家印花浆企业的粘合剂生产车间都已关停,我们这里成了他们的第一车间。”全市所有污染严重的粘合剂合成工序集中到这儿生产,原有企业只进行成品生产,统一场地合成、统一技术装备、统一原材料供应、统一供热、统一生产工艺。
为确保项目顺利运行,“联达”联合浙大、浙工大、省环科院等院校组成的专家组,联合技术攻关。这一项目还被列入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中央资金支持的中央环保专项资金项目。除了政府补助了250万元,整个项目的资金都由企业自筹。
运行了几个月后,联达董事长周天举连说了几个“值”。“以前,每家企业都得配备一台锅炉,每台锅炉需一名锅炉工;现在19根烟囱减少到了一根,只要两名锅炉工就行了,每年光烧煤就省下了5000多吨;废水、废气、烟尘等全部达标排放。工人的工作环境改善,产品质量明显提高,也更加稳定。企业原来的助剂车间搬离后,也为企业发展腾出了空间。”粗粗一算,一年下来,可节约成本1500万元,增加产值2亿元。
联合治污不仅救活这些印花浆企业,也让他们有能力提升自己。走进江山市汇龙化工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除了七八个包装工,生产线上只有零星几个工人,公司负责人说:“我们原来是敞开式生产的,现在换成了密封制胶设备,一举三得:劳动力减少三分之一,工作环境好很多,产品质量提升,更加符合国际环保要求。”据了解,江山大部分印花浆企业都更新了生产设备。除了设备的更新,“港琦”等公司每年还拿出5%左右的年产值作为开发新产品的科研经费,牵手大专院校科研所,共同研究开发新产品,“港琦”公司开发的丝印油墨已达到国际水平,针对国内外无纺布环保袋需求大大增加,他们开发出了无纺布系列的印花浆料。
- 《乡村大世界》走进江山 "央视名嘴"毕铭鑫寻牛人
- 衢州江山三轮车夫共同倡议 争做“最美江山人”
- 江山:“把脉”电力设施隐患确保电网安全
- 民生连幸福连民心 江山连心服务员专管"鸡毛蒜皮"
- 沉下心去进村入企 江山各级干部帮忙解困2730件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