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的女儿童巧望帮父亲填的遗体捐献登记表。
浙江在线04月17日讯 “为这事,我爸整整想了20多年。今天,我帮他在志愿捐献遗体登记表上签了字,相信他老人家会很开心的。”4月9日,衢州市区松园北区包廷喜老人的家中,老人的女儿童巧望在志愿捐献遗体登记表上盖下了父亲的印章。此时的老人,神智模糊无法交流,侧躺在房间的病床上,闭着双眼,费力地喘着气,并不时发出“哼——哼”的声音。
4月16日,记者再次联系上童巧望时,她说,自从上次填了遗体捐献登记表,老人的状态竟然有了好转。有时候,她拿着登记表问老人捐献遗体好不好,老人甚至会看着她,并点着头,清晰地连声说好。
一生行医清贫节俭
老人的家在松园北区一幢老居民楼的一层。屋内窄小阴暗,除了老式的家具,就是各种各样的药瓶药罐。童巧望说,这就是父亲一辈子的财产了。
包廷喜老人于1923年生于一个地主家庭,读书学医后,成为衢江区人民医院的一名内科医生。文革期间在兰溪被关牛棚,他也坚持为当地百姓看病。“父亲精通中、西医,当时农村条件差,他用针灸治好了不少‘快死的人’,在兰溪一带很有名气。”童巧望说。
退休后的包廷喜身体健朗,一些私立医院和诊所多次上门,希望聘请老人坐诊,老人却一概回绝。“为这事,我妈不知道说过他几回。可他说,他不能一边拿着医院的退休金,一边挖医院的墙脚。”每逢社区或单位组织义诊,老人总是积极参与,一场不落,直到84岁那年,老人不幸得了老年痴呆。
“我爸和我妈就生了我一个,还因为工作忙的原因把我过继到了阿姨家。快80岁的时候,他们又先后生病,所以除了这套房子就没什么积蓄了。”童巧望说,她从1999年回到父母身边照顾,几年前送走了母亲,现在就整日守在父亲床前照顾。二十多年执着捐献“气管炎、肺气肿、脑梗、心脏病、肾结石……”在登记表上,有“主要疾病史”一栏,童巧望一边想一边记,说父亲满身都是病。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父亲从退休那几年开始,就执着于要捐献遗体。
童巧望记得父亲第一次跟自己说起遗体捐献的事情,大约是在父亲70岁那年。“那时候,他应该已经找过医院或相关部门了,但是没找着可以捐的地方,语气里有些抱怨,看起来很发愁。”童巧望说,后来,父亲都快80岁了,听说杭州的两位朋友已经办妥了捐献手续,更加焦急,几次找到单位和相关部门,但均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后来老人得了老年痴呆症,偶尔清醒的时候仍会提起这件事,说要把自己的病躯拿去做医学研究。今年春节前,老人病情恶化,瘫倒在床上再也起不来,甚至连意识也开始渐渐模糊。
4月7日,童巧望发现父亲脸色难看,而且喂不进食。童巧望怕父亲熬不过去,就给父亲工作过的衢江区人民医院打电话,问问父亲生前有没有什么交代。这就又提起了遗体捐献的事。医院帮忙联系了衢江区红十字会,最后联系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部人体解剖实验室。“填了表办了手续后,我拿着表格站在床边呼唤爸爸,他竟然清楚地‘哎’了一声回应我,还睁开眼睛看着我。我又问他,帮他签了字好不好,他说‘好的好的’,说了两遍,还点了点头。”童巧望说,她相信那一刻父亲是清醒的,而且为了完成这二十多年的心愿而高兴。
- 衢州市公安消防支队被公安部荣记集体三等功
- "杜立特"行动70周年 两衢州人应邀赴美参加纪念活动
- 一名援疆医生的大爱与柔情——记衢州援疆医疗队领队徐志军
- 你搭的棚挡了我的光 邻里争吵只为“一米阳光”
- 运营面临不少压力 衢州市区出租车酝酿调价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