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17日讯 南孔圣地,围棋仙地……悠悠历史长河,孕育了衢州灿烂丰富的文化。如今的三衢儿女,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积极谋求向文化强市跨越,探索一条坚持正确方向、体现时代要求、展示衢风儒韵的文化发展之路!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市委、市政府将发展文化作为建设“两地三城”、加快“两个崛起”、实现富民强市的重要内容,文化发展迎来了战略机遇期,为建设文化强市提供了良好条件。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文化发展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把文化产业项目像工业项目一样来抓,文化强市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比翼齐飞格局正在形成。
改革打开新局面
政府部门回归本位市场主体活力迸发
作为推动文化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各文化单位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在宏观体制改革上,以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改革为契机,新建了市县两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统一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根据事业发展需要,成立了市文物局,市文化馆增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牌子,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由在市博物馆挂牌调整为与市博物馆合署办公,并核定了人员编制。在微观机制改革上,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完善了内部岗位管理机制;衢州日报社实行全员聘任制,成立报刊发行公司,推行党报发行机制改革;衢州广电总台推行频道中心制。
甩开包袱轻装向前。在良好的文化体制机制保障下,各文化单位的活力和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特色亮点工作。
市博物馆、婺剧团农家乐大篷车艺术团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1年《衢州晚报》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称号,是全国新闻界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新闻单位。
舞台与草台并进
建设文化载体,打造衢字品牌
“发展文化要注重特色,打造区域文化特色品牌,凸显地方文化个性,增强文化感召力和渗透力。”正在衢州大地深入开展的文化强市建设,如春风化雨,一幅生机盎然、特色鲜明的绚丽画卷正渐次展开。
近年来,衢州市挖掘出一大批文化遗产,现有370处各级文保单位、7926个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和625个非遗名录,衢州由文化遗产小市变为文化遗产大市。西安高腔、南宗祭孔、烂柯山的传说等8个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各县(市、区)也形成了一批特色文化品牌,江南毛氏文化、龙文化、古道文化、奇石文化、柚石文化、江源文化、根雕文化、商帮文化、姑蔑文化等,构筑成了区域特色文化特色和亮点。
对外文化交流亮出“衢”字品牌。在衢州市每年举办祭孔大典的契机下,分批次邀请全世界300所孔子学院或孔子课堂的相关负责人来衢。2009年,泰国岱密中学孔子课堂的赵昆通猜在衢州访问了4天,回去后写出《赵昆通猜在衢州》一书,并翻译成了中泰文版本。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孔子学院院长来衢后,也在当地一本权威学术著作中专门提到了衢州孔庙。他们的到来,既加强了衢州市与各地的文化交流,也让儒家文化得到了传承。
与此同时,建起中国第一个“围棋文化陈列馆”,连续举办全国顶尖的“烂柯杯”中国围棋冠军赛。
文化繁荣的源头活水在创作,在精品力作。市婺剧团创作的《大战红孩儿》、《貂蝉与吕布》等剧目应邀出访新加坡演出。衢州地区首个全国重点对台交流项目“中国江山清漾毛氏文化暨国学大师毛子水学术研讨会”,被国台办列为全国重点对台交流项目。“中华老字号”品牌邵永丰成正食品厂首家台湾分店挂牌开业,省级非遗名录“邵永丰麻饼制作技艺”登陆台湾。
实现文化惠民
让群众看得懂买得起用得上
“发展文化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地实现文化惠民,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近年来,衢州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社会积极参与,大力推进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文化的灿烂阳光洒满三衢大地。
衢州市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基本形成以市区为枢纽,联结各县、辐射镇村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以博物馆、广电大楼、报业大楼、文化艺术中心等为标志,政府投资型大型公益性项目成为主城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平台,宏泰电影大世界、开化根雕博物馆等民营文化设施相继涌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公共文化投入格局初步形成。乡村投资建设文化阵地设施热情也不断高涨,乡镇文化站实现100%覆盖。
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在全国率先启动农家乐文化大篷车,至今演出1500余场,受益群众150多万人次,中宣部领导批示肯定。在全市农村建立农家书屋872个,免费配送书籍84万册,极大缓解了农民群众读书借书难题,做法得到省委宣传部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建立民工文化俱乐部,先后推出民工艺术团、《民工文化报》等13个特色服务项目,55万多人次从中受益。
从2010年起,连续举办创业文化周活动,每年“五四”青年节期间,举办各类互动性、针对性强的创业活动,有效服务市民创业创新需求。
实施龙头带动战略
文化产业渐成经济新引擎
文化产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衢州通过大力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文化旅游业方面,以孔氏南宗家庙、古城墙等文保点和博物馆、历史文化街区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文化名城游吸引力不断增强。江山清漾围绕毛泽东祖居地开展“毛氏文化”旅游,江山廿八都投资1个多亿开发“文化飞地”旅游,衢州人文博物馆等民办特色博物馆建成开放。
工艺美术品生产业领域,开化根雕业,投资4.5亿元建设中国根雕博览园,年收入达2000余万元,入选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江山和睦彩陶文化产业园、衢州黄玉、莹白瓷、常山观赏石产业等也逐渐发展壮大。
文化产业强势跃进的势头,成为近年衢州文化发展的重要印记。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到正在制定中的市文化强市建设规划,无不激发出人们对文化产业的新憧憬:衢州市“十二五”期间将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力争比2010年翻一番,占全市GDP比重7%以上,文化产业成为衢州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性产业。
奋力抢占制高点
发展文化新业态创意产业引领未来
由国家文化部文化产业司支持,省文化厅、新华社浙江分社主办的“2011文化新浙商”评选结果,于去年12月18日在杭州揭晓。浙江甲壳虫印刷包装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奇斌成为10位新晋“文化新浙商”之一,这也是继根雕大师徐谷青之后,开化县又一位荣膺此殊荣的企业家。
作为浙江文化产业的领军人物代表,李奇斌旗下的浙江甲壳虫动漫集团,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打造成动漫全产业集团化公司,去年销售额突破4亿元。
对自己的动漫王国,李奇斌如今有着更为大胆的规划,他决心改变单纯的经销商盈利方式,将传统印刷、数码印刷、动漫版权及网络统一整合,打造线上线下的互动模式,形成动漫品牌管理、衍生品的开发、设计、生产、整合、营销于一体的动漫全产业集团化公司,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中国原创动漫发展。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文化与科技融合,使科技创新成为推动文化建设的新引擎,对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今后,衢州市将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衢州文化创意产业园,为创意企业搭建优质服务平台,积极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骨干文化创意企业和文化创意企业集群,把文化元素融入产业产品、旅游发展、城市规划中,不断增强区域文化软实力。
- 衢州市公安消防支队被公安部荣记集体三等功
- "杜立特"行动70周年 两衢州人应邀赴美参加纪念活动
- 一名援疆医生的大爱与柔情——记衢州援疆医疗队领队徐志军
- 你搭的棚挡了我的光 邻里争吵只为“一米阳光”
- 运营面临不少压力 衢州市区出租车酝酿调价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