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法,作为沈家门街道党工委书记和管委会主任,他始终秉持创新意识与领先一步的决策观、发展观,以正确的决策思路、创新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用心管理各项事业,对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的形成、提高、突破起了主导作用;他勤政为民,克己奉公,始终走在群众工作的前沿,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打好“领先”牌 工业经济屡屡领跑
陈国法坚持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突出将扶优扶强规模企业作为发展工业经济的重头戏,并不断通过政策扶持、利益导向机制,引导一批中小企业先后上规模、上档次,现已形成蓬勃发展的企业梯队。规模企业蓬勃发展,涌现出了欧华造船、万邦永跃等一大批上规模企业。2010年,76家重点骨干企业创产值138.42亿元,同比增长28.7%,占街道工业总产值的94.08%。同时,为了优化工业发展的软环境,他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协调和解决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帮助企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尤其是在小干岛开发建设上,他认真践行“一线工作法”,亲自带队到小干岛,了解群众的思想情况,宣讲惠民优惠政策,把有关政策讲清讲明讲透,使拆迁户心里明白,避免了扰乱社会稳定事件的发生。
打好“攻坚”战,社会事业屡开奇葩
在东岙村整体搬迁过程中,陈国法始终强调拆迁工作注重以民为本、和谐拆迁,尽可能维护群众的利益。创造性设置本村在册农业户口人均45平方米,开创了舟山市农民住高层住宅的先例。在夜排档改造和滨港路立面改造中,陈国法主动承担起做好整治改造工程涉及的业主思想工作,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充分考虑群众的切身利益,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坚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真心、诚心换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陈国法也非常认同以自治来带动社区管理,始终把和谐促进工作作为“民心工程”进行推广,实现社区党委、居民委员会与上级部门、共建单位工作的对接和联系,形成党委领导、居民自治、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工作体系。同时,他还积极走访各社区,引导他们转变思路,打造出“社区敬老节”、“阳光帮教行动”等一系列具有特色的品牌活动,扩大了“和谐促进工作室”的知名度。使“和谐促进工作室”既为居民排忧解难,又替社区和政府分忧。
打好“服务”链,基层党建屡建新业
陈国法认为一个好的班子是做好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头等大事。为此,在保持班子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从年龄、文化、性别、能力等结构方面综合各类人才,配齐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把“想办事、能办事、办成事”的优秀年轻干部推到村级干部岗位上来。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政治理论、民主法制等教育培训,切实解决部分基层干部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等突出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在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中,他积极破解“楼宇党建”新课题,在财富商务楼建立起了多个“两新”组织党支部;他大胆构建“党建合作”新格局,成立基层党建联谊会,冲破了传统党建工作中按照区域、行业、单位等分门别类的束缚;他切实优化“园区党建”新模式,着手在海洋生物园区新建党总支,并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切实达到党建工作在园区内全覆盖的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