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4月25日讯
蓝,深邃浩渺的色彩,长袖善舞的胸怀。
绵长的海岸线,画出了浙江人对大洋的畅想。
码头上,集装箱吞吐量不断增长,海上贸易日臻兴旺;岛屿间,一座座新桥将散珠缀连,海陆之歌抚弦高唱……以海引陆、以陆促海,海陆联动、协调发展,浙江人用智慧和勇气,盘活碧水汪洋,显示了进击海洋的决心和向往。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人类与海洋,在代际更迭中,相识、难忘。
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或是对生存的渴望,让人类一步步走向海洋。黑格尔说,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自己的有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进入以海洋命名的21世纪,人类呼唤的是回归大海的希望。
沧海桑田,一幅幅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画面里,滨海而居、伴海而生、因海而兴的浙江人,已经深深地烙上了蓝色的印记。
蓝色国土,浙江的最大资源。面临土地、电力、淡水等生产要素与经济总量持续扩张的矛盾——浙江转身向海,意义深远。
这是浙江发展战略空间的重大拓展。
上世纪90年代,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海洋经济工作会议。2009年,浙江正式将海洋经济发展列为重点战略任务。2010年7月,浙江与山东、广东一并列入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站到海洋的最前沿。不久,舟山群岛新区成为第四个国家级新区。
在《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中,“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格局是主要的手笔。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浙江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规划,也是中国第一个海洋经济示范区规划。
眼下,在浙江这一片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内,临港新城如雨后春笋般生长。港口,不再仅仅是港口,还意味着连通全球的大市场、蕴藏丰富的大矿山、连片开发的大工业、四通八达的大交通。
面对浩瀚无际的海洋,人类的每一次亲近,总能带来新的发现、新的财富,掀开文明的新一页。
浙江将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一起,打造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浙江绵长的海岸带,更因兼具区位、基础条件以及水、土地资源等综合优势,成为全省生产力布局的主轴线……
走马沿海产业集聚区,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海洋能、深海矿产勘测开采、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旅游等新兴海洋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争舞潮头意气豪。到2015年,浙江的海洋生产总值将接近7000亿元。背倚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长三角,面向浩瀚的太平洋,浙江人相信:未来的舞台,将是更加广阔的深蓝。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