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梁之曲《月宫调》,疑为失传千年的《霓裳羽衣曲》
古邑松阳相沿传说,叶法善道教音乐,用自家原有的道乐和官方道乐相互替换,既保留了官方宫廷音乐的原貌,又融进传统乡土气息的道乐风格。如流传至今的《月宫调》与颇待论证的《霓裳羽衣曲》、《正凡》与《紫微送仙曲》等,其手法,既巧妙地避讳官方制度的麻烦,又使人们乐于接受和认可,使人百听不厌。这确实体现了叶法善的音乐才华和非凡的音乐创造智慧。
关于《霓裳羽衣曲》的产生,至今还在松阳民间流传着一个典故。《鹿革事类》云:“八月望秋”,叶法善与唐明皇游月宫,聆听中天乐,问“曲名”,曰:“《紫云回》,”默记其声,归传之,名曰:《霓裳羽衣曲》,疑为同一支乐曲,只因避讳,故更名为《月宫调》而在民间流传。这一颇具神话色彩的传说,讲述的是开元初年的中秋八月十五,皓月当空,唐明皇被叶法善携带着游月宫,玄宗在月宫聆听和欣赏了仙女演奏的《紫云曲》仙乐。美妙的仙乐深深陶醉了唐玄宗,他将听到的仙乐默记心中。归来后,玄宗亲自将乐谱写了出来,并取名为《霓裳羽衣曲》。该典故在《卯峰叶氏广远宗谱》、《唐叶真人传》中有记载,明代通俗文学家冯梦龙、凌蒙初编著的《拍案惊奇》中都有描述。叶法善带唐玄宗游月宫固然不可信,但唐玄宗所作的《霓裳羽衣曲》却有多方史册记载,可见基本上是一个事实。唐玄宗是一个“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的皇帝(《新唐书·孔乐》),其在道教音乐、法事音乐方面颇有成就。这些成就和他所具备的条件,都离不开他身边恩宠无比的恩师叶法善。叶“匡国辅主”高超的道法、渊博的学问,深受唐玄宗敬崇,所以玄宗创作与一个高深道法人物有关的《霓裳羽衣曲》来表达他们之间的亲密情结,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坊间流传的玄宗构思主题时的美妙幻想,也从中暗示叶法善的才华及在道乐史上的贡献。
邱建平老师以卯山文化为背景,搜集了许多叶法善生平活动情况,查阅了有关资料,拜访叶氏后裔“居家”传承人及相关人士,走进了山乡村落的祭祀、道场等活动场所。经近几年的不断努力,收集整理出100多首已在松阳流传了一千多年历史,没被人们引起关注、重视的道教音乐。这些在民间悄悄流传的道教音乐,曾被误为封建迷信,其曲目之多、内容之广、规律之有序,令邱建平大为赞叹。乐曲风格有展现神飘拂飞翔之声,有表现镇煞驱邪的庄严曲调,有表现神抵达或功成喜乐之乐,有表现引上仙界的缥缈恬静的旋律。具有上述功能的道教音乐,可分为:宫廷音乐,如《月宫调》、《正凡》、《八仙》、《望仙山》等数十首,主要流传在古市镇(传承人叶万芳、周文郁等人提供);法事音乐,如《三清调》、《行路曲》、《上路调》、《闹三通》等数十首,主要流传在古市、谢村乡、玉岩镇、枫坪乡、竹源乡(传承人:郑茂芝、吴法仲、叶关照等);道场音乐,如《东极宫》、《香供养》、《上香台》、《皈依》等数十首,主要流传在象溪镇、板桥乡、竹源乡等各乡村(传承人:郑仁法、谢根美、叶关美等人)。
由于时代的变迁,历史上叶法善道教音乐逐步被外传于异姓,如典型的道惠口村,自元朝叶法彬传入周姓,至今六十多代了,文革时代中断,至上世纪80年代才由周姓以过继方式传于郑姓。该区域在60年代前每年的小水卯时,都要举行纪念叶法善功德的活动,村民抬着他的塑像,游街串巷,演奏三清锣、三清调乐曲。道场活动更为壮观。丰富的乐曲,以念赞、独唱、帮唱等形式,气氛热闹非凡,像是一个宫廷音乐会。凡到过松阳的专家、学者,聆听到这样的音乐,都为之感叹,称“叶法善道教音乐,确非一般的乐曲!”“像月宫偷下来的音乐!”
受古典音乐的魅力所惑,“月宫神韵古乐团”人气渐聚
“月宫神韵古乐团”(以下简称古乐团)成立于2007年,由原先的卯山民间乐队和松阳女子爱乐乐队组合而成,到现在共有团员近48人。其人员结构复杂,有退休人员,也有很多在职的。年龄差距也很大,但都抱着极大的热情,想把这古典音乐发扬光大。
由于很多人都是在职,因此他们都只能利用业余的时间练习。
开始组这个团颇费点力,因为团员中有很多人完全不懂乐理和乐器,这可忙煞了他们的老师邱建平。还好邱老师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硬是手把手地把他们辅导了起来。学员们利用周末和晚上的时间来学,邱老师也就顺应学员的要求,周末或晚上来教,为此,几年下来,他牺牲了无数休息时间,和学员们一起,倾心于这个古老音乐的探索。
叶美玉,古乐团团长,负责松阳西屏镇的民族乐队。她原是一些音乐爱好者自发组团的一个合唱团的团长。该团通过几次演出后,社会反响不错,于是团员们信心大增,请来县文化馆的邱建平老师来指导。邱建平老师在松阳县知名度较大,爱好音乐的人都知道他精通各种乐器,又得知邱老师组建了一个古乐团,大家就一致要求加入邱老师的古乐团中,跟着邱老师学道教音乐。后来是越学越有兴趣,积极性也更高了。用叶美玉的话来说,就是“现在已经离不开音乐了!”
周来凤,古乐团副团长,现任职县财政局会计管理科科长。平时工作比较繁忙,2009年加入乐团时已经退休,但是她还是凭着极大的热情学会了二胡的演奏。
邱建平,松阳县文化馆音乐老师,同时也从事非遗的研究。他是在一次偶然的调研中发现了松阳的道教音乐源远流长,遂决定以此为课题进行叶法善道教音乐的研究。
他首先找到了松阳古市的民间老艺人叶万芳。叶万芳是叶法善的第58代孙,当时也已60多岁了。那时候古市还有好几位健在的老艺人,他们组成了一个小乐队,经常演奏《月宫调》等古曲。这些古曲都没有曲谱,都是靠心、脑、手并记,代代相传。邱建平虚心地向各位老艺人请教,并且力争把他们都吸收到了古乐团中。老人们也欣然应允。起初这个团的骨干,仍是古市的几位老艺人,其中就有现在身为团长和副团长的叶万芳、徐振亚,他们既献艺又传艺,配合邱老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这个团有男女两个团长,男的就是叶万芳,女的就是叶美玉。他们俩都是叶法善的后裔,一个对曲谱熟记于心,一个会多种乐器,可谓相得益彰。
邱老师发现,演奏古乐所用的乐器不外乎民间的、民族的、古典的三种类型。对照族谱上记载的乐器,有一些市面上还能买到,二胡、月琴、古筝等;有一些根据图谱还可以仿制,如钟、磬、管、弦、瑟、箫等;但还有一些却已经失传了,例如柷(音chu),因为族谱上只有该种乐器的名称而没有图谱,所以不能断定它是何种乐器,初步估计它是一种木头做的打击乐器,像响板,故而此乐器就用响板代替了。
整理曲谱很辛苦,要录像、录音,回来再记谱,天天弄到半夜。一般他们分工比较明确,先由叶万芳老先生整理总谱,再由专门的人抄谱。徐振亚先生负责乐队的整场效果,配器等。
通过几年的苦练,现在这个团已经能演奏几十支古曲,曾经到市里进行过为时70分钟的道教音乐专场演出,颇受好评。松阳一年一度的茶叶节,也少不了他们的出场。而且,他们有一规定,就是不参加商业性的演出,所有演出是义务、免费。
目前,“月宫神韵古乐团”正在寻求进一步发展,要扩大队伍。邱老师说:“这个乐曲的特点就是规模宏大,所以人员一定要多,乐器配备一定要齐全,就目前的48人还远远不够,缺乏气势,所以要继续吸收人员。”但是,扩大需要经费,靠以往这样自掏腰包是难以做到的,希望政府部门多加支持和重视。
注:本文的文字材料参考了邱建平的论文《非物质叶法善道教音乐文化遗产的研究述评》。
- 松阳古市镇中心学校推出"校情地图" 提升教学质量
- 浙南茶叶市场实名制卖茶 松阳茶叶有了“身份证”
- 松阳农民6个月闭门造车 摩托车变身山寨F1(图)
- 三年内三次租车抵押骗钱 松阳一男子获刑十年
- 水库水位超限告急 松阳山洪灾害防御应急演练很给力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