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大户朱其军——拖拉机田里跑得欢
2012年05月02日 05:24:12
浙江日报温岭5月1日电(记者 洪卫 报道组 吴敏力)今天早上6时半,朱其军开着小车,来到温岭市箬横镇东浦农场的承包田,尽管下着小雨,30名小工、3台中型拖拉机早已干起了活。
“今天的工作是给这里的400亩承包田犁地开沟。”劳动现场一片热闹景象。朱其军和农户们先把泥土运到田中央,再让拖拉机粗犁一遍,最后由耕牛细耕,很快一块水稻田就成型了。“以往没有机器,半天也整不了一块田。”朱其军感慨,“从手工劳动到机械化,现在种田越来越容易了,再过几年,连牛也用不上了。”
38岁的朱其军是温岭市种粮大户,今年承包了2600亩地。这几天正是早稻插秧的时候,朱其军雇了多名小工,家中4台中型拖拉机、5台插秧机全力开工,数天工夫,就给1500亩田插好了早稻秧。
朱其军说,自己从小跟着父亲种田,曾经因为连续插秧累到住院。1995年,朱其军花了3万多元,买来一台温岭产的收割机,成了当地最早一批机械化种田的人。从此以后,承包的土地越来越多,粮食产量越来越高,下田干活的时间却越来越短了。去年,朱其军的水稻收成超过了百万斤,成了当地早稻产量最高的大户。
临近中午,田地耕作得差不多了。“我带你们去看看我的‘宝贝’。”穿过一条马路,朱其军带着记者来到一间大型仓库。仓库正中是两台十多米高的烘干机,左侧是碾米流水线,右侧停着一辆插秧机和一辆收割机,一名技术工人正在检修机器。
“有了这些宝贝,再也不用担心稻谷的烘干问题了。”朱其军指着正中间的烘干机告诉记者,“现在一到农忙时节,连椒江一带的农户都会跑来要我们帮助。”因为设备专业,这里还成了温岭的粮食应急加工点。
“犁田、插秧、收割、烘干、打谷、碾米,全都有机械代替人力。”朱其军骄傲地告诉记者,现在种粮,都不需要自己下田了。
每日关注
相关阅读
版权和免责申明
- 政府加大惠农政策扶持力度留住“农二代”
- 鹿城拖拉机陷入大坑 千斤顶“误伤”司机
- 浦江县农业局局长张再创说——种粮效益低?不对!
- 田野上的伟大变革:一个种粮大户的现代化之旅
- 现场纳税大户谈致富诀窍:科技创新是关键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浙江即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