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核心提示:
当前,农村征地拆迁导致信访上访多发,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一些基层干部在决策、工作中与群众沟通不够,办事不民主、不公开、不透明,往往“好心办坏事”,造成群众误解。余姚市泗门镇谢家路村通过基层党组织的民主带动全村内民主,有效破解了农村上访多、信访多、干群关系紧张的难题,他们的民主探索经验值得借鉴。
一个村,10年来为村民办了近100件实事,投入资金1.2亿元,没有一项半拉子工程,没有发生一起群体上访事件。
在余姚市泗门镇谢家路村,如此和谐的基层干群关系是如何炼成的?村党委书记钱建康说:“民主是最大的法宝。只要村民理解支持了,就没有理不顺的气,没有难办的事。”
决策群众来拍板
“这些年,村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参与村务管理的意愿持续高涨,过去那种几个村干部说了算的做事方式,再也行不通了。”钱建康至今记得,1998年4月,他刚刚被推选为谢家路村党委书记。为了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几名村干部一致决定,在村里建一个农贸市场。不料遭到部分村民反对,一封反映钱建康有经济问题的举报信,还寄到了余姚市检察院。
当时,钱建康觉得很委屈:自己一心一意为村里办好事,为啥村民不理解?为此,他还买了蓝印户口,准备把户口迁出谢家路村。后来,经过组织的深入调查,最终还了钱建康清白。但钱建康也从这件事上吸取了教训:村里大事,一定要让村民说了算。
在我省不少农村,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干群关系紧张的情况,少数村甚至有“村民平时不需要干部,出了事情找干部,办不好事骂干部”的现象,导致一些地方村干部不会干事、不愿干事、不能干事。而谢家路村通过从“为民作主”到“让民作主”的转变,以党内民主带动村内民主,以党内和谐带动村庄和谐,以党员致富带动村民致富,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干群齐心创新业。去年,谢家路村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国文明村。
民主决策不仅让村民真正成为村级事务的“拍板人”,也让村干部干净办事、放心干事。这两年,谢家路村土地平整、道路拓宽、村庄美化等工程项目较多,也让一些人认为其中大有“油水”可捞。一蒋姓村民长年在外做生意,最近找到钱建康,要求承包村里的土建工程。为了拿到工程,他还带着一批染发文身的“小混混”,多次上门纠缠。钱建康看他一无技术、二无资质、三无设备,就对他说:“工程给不给你做,我说了不算数。村里的规矩你是知道的,重大事项要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表决。”结果,到场的52名村民代表和38名党员代表一致认为,工程不能交给他。
履职晒在阳光下
走进第一村民小组组长章先荣家里,堂屋墙上张贴的“党员教育活动点规程”格外醒目。该小组的32名党员每月都要在这里开“板凳会”,传达文件,讨论村里的重大事项。
在一次“板凳会”上,有党员提出,村里这两年小轿车多起来了,但一组有一段200多米的村道不够宽,轿车开不进来。联系该村民小组的村党委副书记奕建萍立即把这条意见带到了村党委会上。村党委认为,村道问题带有普遍性,通过全村摸排汇总,共有3900多米村道需要拓宽。在村民代表大会上,村民表决通过了村道拓宽的提案,并交由泗门镇招投标中心对该项工程公开招标。
哪些村民的围墙和房子需要拆,补偿标准怎么定,全都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决定,由各村民小组与拆迁户签订协议。整个过程完全公开透明,村干部、党员带头拆自己家的房子,谁也没话说。
钱建康说:“把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还给村民,调动村民自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村干部办事公正透明,是我们村干群关系和谐的一条经验。”
事无不可对人言。在谢家路村,每户都有一份《阳光月刊》。《阳光月刊》每月一期,已经出了100期,不仅刊登最近村里发生的大事,也是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的重要平台。在最近一期的《阳光月刊》上,记者看到,村里公布了今年3月份的财务收支明细表,一分一厘的收入支出都让村民看得明明白白。
村干部的工资由村民说了算。在年终的村民代表大会上,每名村干部都要作述职报告,由群众评议。根据干部的工作表现,由村民写下自己认为村干部应得的“工资”,放进投票箱。
今年,谢家路村又在《阳光月刊》上公布了村干部办事承诺,如果没有实践承诺,村干部就拿不到相应的报酬。“这样做,把党员干部的一举一动都纳入到群众监督的视野之中,谁干得好、谁没有履职,群众看得一清二楚。只有办事公道,村干部的腰杆才挺得起来。”钱建康说。
和谐
干群心连心
征地拆迁是农村信访事件的“重灾区”。但在谢家路村,由于这项工作阳光操作,避免了很多矛盾和纠纷。
“村征地拆迁没有碰到过‘钉子户’,因为村党委在决策前听取大家的意见,所以村民没二话,无条件执行。”村民王木根说。
七组的一条中心横路拓宽时,按规划道路几乎穿过村民宋桂尧家门前的整个庭院,路面高出1米多。为此,村民小组党支部的党员事前就做好宋桂尧全家思想工作,并主动为他家设计进出路线。村里还出钱在他家东侧修了个坡道,方便他们进出。
“你们为我想得这么周到,我还能说什么呢?村里的事我一定支持。”宋桂尧说。
百姓事,百姓管。不仅村民对村务有发言权,企业主、农民工也把谢家路村当成自己的家。
谢家路村有民营企业90多家,吸纳了全村70%的劳动力。为增强发展后劲,村党委在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千方百计优化服务、帮助企业破解难题,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因为怕夜班工人回家路上不安全,在我们的建议下,村里路灯一直亮到凌晨4时。”盛飞电器总经理马文千说,村里为企业考虑,企业也愿意支持村里发展。在商会组织下,各家企业参与捐资助困等公益行动从未间断。
9年前,王敏夫妻俩从安徽阜阳来到谢家路村。刚开始在榨菜加工厂工作,后来在厂里支持下做起了榨菜香料生意。创业之初,夫妻得到了村干部的热心帮助,顺利找到了市场摊位,现在生意越做越红火。
慕名而来的老乡越来越多,王敏主动向村综治办提出申请,在她家设立外来务工人员普法宣教点,自己担任老师,为农民工讲解法律法规和务工小常识,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王敏还在谢家路村入了党,她因勤劳致富和乐于助人,被选为村民代表,还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工。她说:“在谢家路村,我感觉自己也是这里的主人。”
省政府参事、三农问题专家顾益康:谢家路村积极探索以党内民主带动村内民主,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新路子,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可喜亮点。这种以“党内民主示范工程”与完善村民民主制度相结合的“双层民主”的创新做法,有力地提升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服务力,使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落到了实处。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