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在线05月04日讯 人们常说:“婆媳关系剪不断理还乱”,可是在景宁畲族自治县鸬鹚乡鸬鹚村,有这么一位媳妇,村里村外的人都对她竖起大拇指,夸其孝顺;家中公婆更是赞不绝口,说她懂事。大家都为她二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断,精心照顾常年卧病的公婆而感动。
就在记者采访她时,她正在村工程项目部为工地的民工们烧饭做菜,“我在这儿做炊事工作已有一年多了,我丈夫常年在外打工,为了给家里添点家用,同时方便照顾婆婆,我觉得在家门口有个工作挺好。”柳少英用并不标准的普通话告诉记者。
柳少英对“孝顺”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她说:“照顾公婆的身体健康是‘孝’,而对他们包容忍让、不让他们生气则叫‘顺’。”人到老年,不太讲究吃穿,只要心气好,比啥都重要。
大火烧了房子
她一人扛起照顾老人的重任
家庭贫困,生活穷苦,但是自从柳少英嫁给丈夫刘振亮的20多年里从没一句怨言。“我媳妇在家照顾老人的这些年,我在外打工一直很踏实。”刘振亮是这么评价的。
1990年中秋前夜,一家人备好月饼,准备开开心心地过这个中秋节。不料邻居家起火,连带着她家的二层木结构房屋也在顷刻间葬身火海。
当时家里经济条件本就不富裕,这一来更是雪上加霜,一家人只好暂时搬到亲戚家借宿。那些年,为了让丈夫安心外出多赚些钱,重建房子,她担起了家里的重担。一面安抚公婆的情绪,细心照顾孩子,包揽了家中所有家务,一面挤时间帮着别人做点事情,补贴家用。
终于,用省吃俭用攒下的一点积蓄,以及从亲戚朋友那借来的钱,加上村里人的帮忙,柳少英家才勉强盖好砖混房子的第一层,现在住的房子也是在那五年后才陆续建完整的。这次建房不仅让全家的经济见了底,还欠下一大笔债,更严重的是丈夫在盖房期间曾从楼顶意外跌落,伤及腰椎,前后共住院两次,而后由于自行治疗不当,吃药吃出了肝病,导致了后来要是碰上下雨的天气,他的身体就会阶段性发病,行走不便,在家里要歇上好几天,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单凭劳力做工挣钱了。
一下子,柳少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公公去世后
她成了婆婆的“全勤保姆”
2006年9月,柳少英的公公得了重病,一直卧病不起,经多方治疗,病情仍不见好转。她见婆婆一个人忙前忙后侍奉公公,怕她吃不消,便专门待在家里,和婆婆一起照顾公公。为了给公公治病,又不得不向亲戚家借钱治病,只要有一线希望,她们就不放弃。可天不随人愿,治疗了半年,终究未能留住老人。
自那之后,婆婆的身体情况也是每况愈下。公公的病逝更使婆婆的精神变得不太好。有一天,婆婆在家突然昏倒,经检查这才知道婆婆患上了高血压。为了照顾婆婆,柳少英和丈夫谢绝了兄弟介绍的一起外出创业的机会,一心在家照料婆婆。为了不耽误干活,她每天比别人需提前近两个小时起床,做好饭后服侍婆婆起床,为她换洗衣服,把饭端到面前,收拾完毕后才去劳作。中午,她还要急忙赶回家为家人做饭。特别是到了晚上,由于病痛婆婆情绪往往不稳定,这时,她总是耐心地陪着她,每天晚上等到在床上躺下,身上就像散了架似的。
去年12月的一天晚上,婆婆旧病复发,疼痛难耐,一阵阵呻吟声把忙碌一天、身心疲惫的柳少英从梦中喊醒,她急忙起身跑到婆婆房里,扶起摔倒在床边的婆婆,给婆婆倒了水、服了药,陪着聊天,直到婆婆疼痛减轻入睡了,她才悄声回房。那段时间,柳少英起早贪黑,比以前更加细心地照顾婆婆。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给婆婆煮粥,给工程项目部的工人们做好一日三餐,得空了就马上回家照顾婆婆,也只有到了晚饭后才能喘口气,歇一歇。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柳少英却做到了久病床前有孝媳,她为老人端屎端尿洗刷衣裤、喂药,多年如一日。
好媳妇的代表
她说这些是本来就该做的
柳少英的平凡举动感染了村里人。邻居陈云岳大嫂说:“她比老人的亲闺女还要好,家里什么事她都照顾得很周到,这些年我看在眼里,被她感动,她确实是个好儿媳。”“她照顾婆婆吃饭、洗衣、喂药,凡事想得周到,大家都该向她学习孝顺长辈,她是我们好媳妇的代表啊!”鸬鹚村的梅永年大伯不禁夸赞。
在丈夫的眼里,柳少英是百里挑一的好媳妇:“她自打嫁给我,从不嫌弃我家里穷,这么多年跟着我吃苦,没抱怨过一句,对我爸妈非常好,我没有理由不对她好啊。”
柳少英的婆婆对这个儿媳也是打心眼里喜欢,虽然有时候会对她发脾气,但她心里却是充满了感动,私下里常把一天的药量分摊到几天吃,就为了给儿女省点钱,还常对外人夸奖她,“我们家孝顺媳妇比女儿还亲。”
长时间同婆婆的和睦相处,二十多年的朝夕相处,柳少英和婆婆从没有红过脸,她尽量满足老人的要求。耳濡目染,儿子也学着妈妈的美德,在外创业2年,不仅勤劳能干,而且还懂事孝顺,在外工作再忙也不忘问候奶奶,省吃俭用,帮着减轻家里负担。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照顾公婆是理所当然的,只要让老人开心地活好每一天,即使少吃点,少喝点,也觉得日子过得很好。”柳少英这样告诉记者。
- 婆媳反目成冤家 民警调解促和谐
- "孝顺男"一切听从父亲 竟"奉父之命"去离婚
- 有空就帮清洁工妈妈扫地 12岁女生孝行感动邻里
- 父亲多次婚姻冷落子女 年老赡养遭遇冷落
- 孝顺镇里话"孝顺" "真善美"一直在你身旁从未走远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